盤點:2011年理科生報考指導之理科新興專業(2)
2011-05-16 09:45:50高考金刊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除了上述中的5所高校,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以及江蘇大學也獲準開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它包含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新能源可再生、分布均勻(相對的,如石油這類傳統能源的分布不均成為引發戰爭的問題根源)的特點,對于解決由能源引發的戰爭也有著重要意義。
“發展新能源可以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新能源本身就是一個經濟發展方向,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可以推進能源結構乃至經濟結構的轉變,對國民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今年以來,“新能源”頻頻迎來政策暖風:2月中旬,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為北京等13個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授牌;2月下旬,國家出臺了年內在全國推廣1億只節能燈的財政補貼政策;3月下旬,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發文,對符合條件的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給予20元/瓦的補貼。而此前通過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也決定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新能車補貼政策的出臺,讓新能源進一步走入大眾生活的同時,也能帶來巨大的行業利潤。一連串政策的背后,表現出國家推廣利用新能源的決心。
有專家表示,新能源是金融危機給經濟長遠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也是未來世界各國的競爭重點。在如今經濟仍低迷的時期,美國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一旦成功,很有可能會主導未來的能源格局。從這個原因上講,我國也必然會在新能源開發方面加大力度。
那么,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到底如何呢?據浙江大學教務處負責人介紹,我國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還比較小(2020年將達到21%左右),目前國內的新能源市場,至少還有一塊價值幾千億元的“處女地”。據統計,在包括太陽能、風能以及能效節能的可持續能源投資中,還有一個巨大的市場有待開發能效和節能。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在中國有廣闊的空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缺口很大。太陽能、風能電站和供電公司等電力部門需要大量的后續人才,這些企業特別需要有經驗的工程師,可以迅速接手工作,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專業人士從事開發、生產和維護工作。
大家還要注意的是,我國從事太陽能生產的企業較多,目前電池、組件等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今年1月,中科院也宣布了啟動太陽能計劃,這一計劃突出了國家在太陽能利用上的決心。因此,同學們在大學的學習重點應該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