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志愿填報指導:高校排名VS熱門專業
2011-04-28 10:31:56騰訊高考
大學選擇和專業選擇一直是高考志愿填報的兩大關注點,網絡上也流行延伸出來熱門詞匯,如和大學選擇相關的國內高校排名、教授人數、院士人數、碩士點、博士點、科研成果、儀器設備、圖書等,和專業選擇相關的熱門專業、就業率高的專業、最有發展潛力的專業等,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信息,一定要細致分析網絡廣為流傳的高校排名和推薦專業,以下是詳細分析:
選擇合適的大學 高校排名不是“萬金油”
社會上有很多根據教授人數、院士人數、碩士點、博士點、科研成果、儀器設備、圖書等評分的高校排名,大體能反映高校的辦學實力,但不盡科學和完善。筆者認為這些排名在考生填報志愿時,對了解全國高校的基本情況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解讀“高校排名”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同類院校是大體可比的,如同是師范類院校或政法類院校,從排名大體可以了解其辦學規模、教學科研水平等。不同類院校是不能簡單相比的,如排名相當的綜合大學與專業院校。此外,考生應從總體上看待高校的大體排名,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說不上在辦學實力上有質的差別。
大學專業開設現狀
1、專業“模糊化”
現在專業模糊已成趨勢,越來越多的學校實行按院系招生,寬口徑,厚基礎,在大一、大二學完基礎課再分專業。如北京大學按理科試驗班、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招生。同濟大學按經濟學類、生物科學類、電子信息類、環境科學類、機械類招生。
2、傳統專業問題
長期需求的專業,就業和深造的適應面寬,可持續發展性強,不會出現短時異常過“熱”現象。經濟結構的調整勢必影響行業發展,帶來人才需求的變化,但是不論怎樣變化,有些傳統專業如機械電子類、土建類、醫療類、會計類、語言類專業的社會需求量都會相對穩定的。
3、熱門專業與就業率問題
有些熱門專業都是短期需求的專業,多屬操作性學科,人才適應面比較窄,受政策影響大,持續“高燒”時間短,也有可能突然降溫變“冷”。因此,專業的冷熱是變化的。此外,大學教育與就業率的關系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不能將就業率或失業率作為填報高考志愿的主要參考。有調查顯示,2007、2008屆畢業生半年內失業最高的八個專業分別是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而這些當中的大多數專業也是考生報考時追逐的熱門。
此外,高考生選擇專業還應該結合自己考試實力和考試成績,結合自己的性格優勢和職業興趣,更應該改變自己高考觀念和成材觀念,在大學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大學已經不再是夢想中的象牙塔,大學只是國家教育體系下一條平常的成材途徑,并不是個人成材的唯一途徑,大學教育也逐漸走向就業導向和經世致用,并將和職業教育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