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48天:防止考試焦慮的方法
2011-04-21 14:48:50新浪博客
導讀:2011年高考即將來臨,準備參加高考的考生們心里也會稍有焦慮感,如何克服考前焦慮與考試時的焦慮呢?考生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來試試看。
1.正確對待考試成敗
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把成敗得失歸之于某種原因。心理學上叫做“歸因”。有些學生之所以形成自卑心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對學習中的成敗得失的時因不當。考生的歸因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外部歸因與內部歸因。
具有外部歸因特征的考生認為自己學習成績的好壞受運氣、他人(父母、單位、同事等)、任務的難度等這樣一些復雜和自己難以預料的外部因素的主宰和擺布。
具有內部控制的考生往往把考試的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勤奮的努力,把學業上的失敗,歸結為“白己努力不夠”、“學習不認真”、“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等等。
考生的不同歸因,影響著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影響著他們的成就動機和抱負水平,作為一名考生要善于對學習中的成敗得失進行正確的歸因。
心理學家認為,考生在成功或失敗時把主要原因歸之于內部的努力,有利于激發學習責任感,提高學習努力的程度,克服自卑心理,形成較高的成就動機。
2.揚長避短
人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不要因為自己某門功課學得不太好,而懷疑自己的全部能力。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
有的考生專業知識比較好,應該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刻苦學習,深入鉆研,力求把這些知識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得更牢。對于自己學得不太好的功課,要下功夫去彌補,不要讓它們拖自己的后腿。
3.從成功的學習開始
自卑感較強的學生,擬定的學習目標要切合實際,必須是經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的。學習時要考慮到所學教材的順序性和難易性,所學內容要適合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是自己能夠學懂掌握的,以保證自己的學習從一開始就獲得成功。
成功的學習,不僅可以使人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會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能力,促使人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
4.多與外界交往
一些考生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和言談,自己把自己封閉孤立起來。他們心理活動的范圍、內容都比較狹窄,常常朝向自我,老是翻來復去地在某些問題上升轉,加之個人認識的局限,就會使心理活動走向片面,常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
因此,心理學家主張這類考生應該積極同同學交往。通過與他們的交往,可以向他們傾吐內心的煩惱,抒發受壓抑的情緒,從中得到安慰鼓勵,使心情變得開朗起來。
同時,還可以從他們那里了解到對自己的看法評價,更好地認識自己;相互商討學習中的問題,學到更多的知識經驗,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5.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采用轉移法、自我暗示法等可以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轉移法,是把隱藏在內心的不良情緒投射到某物或某人身上,以求得解脫的一種方法。
心理學認為,在發生情緒反應時,大腦中有一個較強的興奮灶,此時如果另外建立一個或幾個新的興奮灶,便可抵消或沖淡原來的優勢中心。
因此,當你由于過度的腦力勞動而引起情緒煩燥緊張時,有意識地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可以便神經過程達到平衡緩和,使情緒得到緩解。如聽音樂、散步、打球、看電影、騎自行車等正當而有意義的活動,都可以使緊張煩燥的情緒松弛下來。
自我暗示是以語詞對自己施加的心理衛生、心理預防及心理治療的方法。目的是要調整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愛好等。通俗他說,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說服。語詞是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特有刺激物,能夠通過心理對整個有機體發生作用。
語詞不僅能使人驚恐不安,而且也有使人寧靜下來的奇效。當你在學習中感到急燥厭煩時,可以自言自語:“不要急燥厭煩,急燥厭煩無濟于事,只會有害無益,只有刻苦用功,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這樣你就會心平氣和,安靜下來。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利于提高你的自信心,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幫助你擺脫不良情緒。
6.合理發泄
當人不能調節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時,可用語言或適當的行為進行宣泄,以求得內心的平衡。如遇到傷心事,痛哭一場;激怒時,對著沙袋或墻壁痛擊一陣。必須指出:有不良情緒的人,欲采取發泄法時,必須增強自制力,不要隨便發泄不滿或者不愉快的情緒。
要采取正確的方式,選擇適當的場合和對象。如在背地里,向知心朋友盡情地訴說心中的煩惱,抱怨惱怒的對象等等。
7.從多種角度看問題
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考生遇到挫折或發生內心的沖突是常事。倘若只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不安,造成終日苦悶或煩惱。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可能發現它的積極意義,使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所以,考生要學會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去看問題,遇事要多分析、多思考,尋找適當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使自己的情緒朝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