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與南開中學“聯姻” 明年在津擴招
2010-12-25 09:37:58天津網
昨日(12月22日)上午,同樣擁有著百年歷史的復旦大學與天津南開中學正式簽訂了“人才培養合作協議”。這是天津首個中學與高校間建立的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將嘗試高中與大學銜接,培養拔尖學生的全新模式。當天下午,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楊玉良與部分天津重點中學校長暢談“創新人才培養”,并表示復旦愿意大比例增加在津招生計劃。
【協議解讀】大學中學“聯姻”不為掐尖
“教育應有‘未來眼光’。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世界地位愈加舉足輕重的情況下,塑造人才就是塑造未來。”楊玉良說,教育是個整體的過程,中學與大學是其中不可割裂的不同階段,大學選拔人才的方式將直接影響并引導中學培養學生的方式,他認為,“當前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批評很多,但建設性的意見卻很少,這次復旦與南開中學攜手培養人才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復旦大學與南開中學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校,南開中學培養出中國近代史上一大批政治家、科學家等精英人才,這也正契合了復旦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出擁有全球化視野、人文關懷、專業素養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的精英人才。”楊玉良指出,在這種人才培養的理念下,大學與中學“聯姻”,絕不僅僅是希望南開中學多幾個尖子生能報考復旦大學,而是要致力于培養出20年后真正的拔尖創新人才。楊玉良說,近年來,復旦大學始終致力于通識教育。
“我對當前大學教育的功利化很不滿。”楊玉良說,當今社會過分功利化,教育也往往只傳遞非常功利的東西,使得一些年輕學生也認為學習是為了“升官發財”。他提出,培養精英人才,應重視五種素質,其中包括:精細有效的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能對所有現有的人文知識和自然知識進行批判性理解、全球化視野、了解并關切道德和倫理問題、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校長間對話】自主招生對農村學生不公平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
靜海一中校長:我來自農村學校,我想提個建議:現在著名大學自主招生都開始實行聯考,自主命題。我希望一流大學的命題對全國的人才培養產生好的引導作用,命題更寬泛些,讓農村孩子也“夠得著”。
楊玉良:我也是農村出來的,我父親只上過一年私塾。不可否認,現在的自主招生考試仍未擺脫對城市孩子有利這樣的事實,復旦希望在自主招生方面可以剔除由于客觀人為的因素導致的農村和城市孩子之間的不公平。
希望與更多中學合作
南開中學校長:中學現在都在嘗試教育改革,但這個改革要和大學銜接,我們不希望大學和中學的溝通只停留在每年招生的兩個季節:11月到2月,6月和7月。
楊玉良:教育改革,學校之間的合作很重要。兩年前,中國的第一批九所985高校就開始嘗試內部進行學生的交流合作。我們也希望和南開中學的這種合作模式,可以在今后“攤”開來。
復旦不做歐美輸出基地
天津一中校長:我曾經去過復旦,學生們對外交流的機會多,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楊玉良:我有一個夢想,要讓每個復旦的學生在學期間至少有一次一個學期的時間可以到國外進行交流。我希望復旦的學生具有全球化視野,復旦的學生可以體驗不同文化,具有多文化的包容性,而且可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對話。但這個全球化不是歐洲的、美國的全球化,復旦也不要變成美歐學生的輸出基地。
【協議要點】
目標:探尋人才培養新模式
根據協議,今后復旦大學與南開中學將實現大學與中學教育銜接,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復旦大學將積極參與南開中學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揮各自辦學理念和經驗,探討人才培養改革措施,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探索:全程跟蹤學生發展
復旦將對考入該校的南開學生的發展進行跟蹤,直至大學畢業后,雙方仍將繼續對學生發展進行跟蹤并支持其進一步成長。其間,雙方及時總結和分析學生成長情況,不斷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合作:師生互訪教授“講課”
雙方在師資培養、學生管理等方面互相借鑒經驗,定期師生互訪。中學將定期邀請復旦大學教授為南開中學師生開展學術報告,并組織學生赴復旦大學開展夏令營等學訪活動。
【招生動態】
復旦愿意明年在津擴招
復旦大學招辦主任丁光宏教授介紹,復旦大學2010年在津共錄取39人,比原計劃擴招了50%。總體上天津學生的專業志愿滿足率達到92%。丁光宏表示,考慮到天津考生的情況,為了緩解估分填報志愿的風險,如果2011年天津市仍實行估分填報志愿的話,復旦大學愿意大比例增加在津招生計劃。關鍵詞1:自主招生
記者:和北大等進行的13校聯合自主招生考試,復旦如何凸顯自己在選拔人才方面的特色?
丁光宏:對于聯考成績,我們13所高校是共享的,但各校可能對總分的利用方式不同。復旦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并重,因此對于聯考的七門課程,我們將采用“語文+數學+外語”*2+其他四門的辦法,然后按綜合成績來排名。
關鍵詞2:人才培養
記者:復旦對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有哪些嘗試?
丁光宏:學生在進入復旦以后,對數、理、化、生感興趣且表現突出的同學,我們將給予特別的“關照”,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教材,提供更多去國外交流的機會,并提供更多和大師接觸的機會。但對于這些學生會實行動態流動管理,不會單獨成班。
津籍畢業生三成留滬
據統計,2009屆天津籍本科畢業生中有43%在國內國外繼續深造,57%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就業。在就業學生中,返津就業的有40%,留滬就業的有33%。天津學生就業的崗位多分布在產業制造、會計咨詢、醫藥衛生、黨政機關、IT高科技、文化傳媒、科學研究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