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教案
來源:高考網整合 2010-07-16 10:31:29
第一節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從容說課
本節教材采用解剖麻雀的方式來認識城市個體,即由外到內、由整體到局部、由靜態到動態的順序來安排內容。教材首先運用三幅城市形態圖直觀說明城市外部形態和地形、水系及交通線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三幅圖進行比較,得出它們各自的形態特征并分析其成因;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區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教材引用“北京市功能分區圖”幫助學生認識城市功能區的主要類型以及形成原因,教師應充分利用地圖使學生理解城市功能分區的實質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一節中,教學重點應放在城市功能分區及其成因分析,特別是經濟因素對城市功能分區的影響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經濟因素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對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的形成、發展和變化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強調通達度、位置的不同造成土地價格或地租的差異;另一方面,商業、工業和住宅等功能活動對城市土地的競爭力也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對于其他因素如收入、知名度、宗教等也須舉例加以說明。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城市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結合實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區的形成以及區位特征。
3.培養學生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和把獲得的有用信息、結論加以表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自主探究學習法。
2.讀圖分析法。
3.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增強學生對城市發展的參與意識。
教學重點
城市功能分區及其成因。
教學難點
經濟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