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人口的空間變化 教案
來源:高考網整合 2010-07-16 10:26:54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
從容說課
本節內容主要分析了人口遷移的地理范圍(國際、國內)、人口遷移流向(遷出國家、地區,遷入國家、地區)及人口遷移的原因。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獲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及以后國際人口遷移的不同特點的信息。利用地圖或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直觀、動態的教學效果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并加深記憶。也可采用比較法,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的國際人口遷移特點,使學生理解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人口遷移特點。借以培養學生對地理現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與綜合能力。
教材第9頁的活動1可以請家庭或親屬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學簡要介紹有關情況,也可開展小組互動學習,以了解這種地理現象的發生及影響,獲得感性認識。活動2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學生可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村莊的人口移出與移人情況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影響作社會調查。以當地的事例來延續教材內容,開放地談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寫出調查報告或小論文。
案例2可根據教材圖1.9自繪板圖邊畫邊講,也可運用電腦動畫課件演示美國國內人口遷移的過程與路線。根據課件展示的資料,重點分析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美國國內人口遷移的影響,還要注意分析人口遷出地區與遷入地區的推力與拉力因素。
案例3可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并將其信息結合活動1、活動2提出的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討論,陳述自己的觀點。在學習活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課本文字、圖像中提取有關信息。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主要類型,以及人口遷移的意義。
2.掌握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資料或圖表,分析說明某地區或某時期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3.培養學生對地理現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與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地圖或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分析二戰前后國際人口遷移的不同特點。
2.利用比較法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歷史時期人口遷移具有不同的特點。
3.小組互動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人口遷移是人類經常的一種現象,它客觀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經濟的發展。
2.樹立科學的人口觀、發展觀。
教學重點
1.人口遷移的地理范圍(國際、國內)。
2.人口遷移流向(遷出國家,地區,遷入國家、地區)。
3.人口遷移的原因。
教學難點
人口遷移的原因。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