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送分題考生不要 四大軟肋讓考生丟分
2010-06-17 09:23:20大眾網文章作者:李鳳
記者采訪了多位閱卷老師,發現基本知識不牢、下筆不切題、應變能力差、缺乏辯證思維是不少考生失分的四大軟肋。
12日,高考閱卷進入第二天,各科試卷開始大批量批閱,語文、文理綜合等科目的閱卷老師發現,一些送分的題目,卻因為考生在細節上沒處理好而白白丟分,令人惋惜。記者采訪了多位閱卷老師,發現基本知識不牢、下筆不切題、應變能力差、缺乏辯證思維是不少考生失分的四大軟肋。
軟肋一:缺乏辨證思維能力
只列原因不會總結
閱卷老師告訴記者,語文、文綜這類試卷中的主觀類題目的解答暴露出了不少考生在辨證分析問題方面存在不足。
例如在文綜試卷的第27題,要求考生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正確答案需要考生通過偶然和必然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位閱卷老師告訴記者,大部分考生都知道哥倫布當初遠航的目的地是東方,結果卻到了美洲,這是偶然性,但很多考生在回答必然性時卻不會總結。“最重要的是要點明,當時已具備了發現美洲大陸的條件,具體要點是商品經濟發展、尋金熱,陸上商路受阻和傳播天主教等。”實際閱卷中老師發現,不少考生總結不出這一歷史條件,大部分是羅列原因,盡管原因對了卻很難得到滿分。這道滿分8分的題目,大部分考生都只得到四五分。閱卷老師建議,考生在回答主觀思考類試題時,應使用發散性思維,多角度思考才能拿到高分。
軟肋二:基礎知識不扎實
答對題卻寫錯字
考生在試卷中暴露出來的又一弱點就是基礎知識太不扎實。
一位物理閱卷老師告訴記者,物理第二卷的第一題是一道實驗題,不少考生感覺這道題目挺簡單,但滿分12分的題目平均得分只有五六分,究其原因就是基礎知識不扎實,實驗做得少。另外,幾位閱卷老師說,主觀題的答案中錯別字隨處可見,很多考生明明答對了,但因為錯別字太多而扣分。
軟肋三:應變能力較差
不會答就空著
“即使不會答的題目,也千萬不能空著。”一名閱語文卷的老師表示,空著不答是一種過于隨意的表現,會給閱卷老師留下缺乏積極爭取意識的印象。據介紹,題目不會干脆空著不答的考生不在少數。
“文字表達類的題,一定要把空白處寫滿,理科的大題則能答到第幾步就答到第幾步。”記者了解到,在實際閱卷中,老師都會盡量幫考生撈分,“培訓閱卷標準時,閱卷老師被要求如果考生寫出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吻合,但如果能從中讀出相關的意思,也應該給分。”所以把空白處寫滿,即使沒有扣準題目要求,閱卷老師也會給一點兒分,但空著不寫是絕對不會得分的。
軟肋四:下筆不切題
掃一眼就答
“從許多學生的答案看,他們根本就沒有讀懂題目要求。”閱卷老師說,高考時間很緊張,考生切忌掃一眼題目就開始答題,一旦扣不準題,很難得到相應的分數。
一名批語文試卷第二卷的閱卷老師告訴記者,以第14小題第1問為例,這道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文中體現出的鳳凰品性,標準答案只是“高潔、志向遠大”,而一些考生回答時則根據自己腦海中的鳳凰描寫,選擇了“純潔、不屈、堅韌、神圣”等詞語,與文中描述不貼切,白白失去了分數。一名有多年閱卷經驗的老師說,其實答高考卷除了需要知識外,答題技巧也相當重要,而這恰恰是許多學生都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