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建議:高考出分后考生應做好三件事
2009-08-25 15:04:35網絡資源
考生下周就能查詢到自己的高考分數了,有關心理專家建議,出分后,考生應該做好3件事,正確對待高考成績。
調節認知接受現實
查到分數后,有些考生的實際分數與估分可能相差較大,造成心理落差。有的考生會變得不愿和人說話,怕別人問分數,不愿外出,甚至不與別人交往。
八一中學心理教師王培認為,如果分數不理想,考生一定要學會調節自我認知,應該從心理上接受事實。考生應該認識到,高考已經結束,自己已經努力過,不管結果怎樣,都要接受現實,接受自己努力的結果,正確對待一時的失利,在此基礎上再考慮今后的打算。
考生還要認識到,高考只是人生的中轉站,并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成績不理想,不能上名牌高校,還可以考慮高職院校等,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成才。考生接下來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填報高職志愿上,多咨詢一些學校、老師,選擇適合自己的高職專業,學習一技之長,同樣也能實現自身價值。
耐心等待錄取結果
分數出來后,成績比較理想的考生心里相對放松一些,但并不等于就什么都不用想了,后面還有錄取環節。有些考生雖然成績不錯,但還是會擔心自己能否被填報的志愿學校錄取。有的考生覺得自己的分數處在邊緣位置,擔心上不了理想的學校,總是患得患失,心理嚴重焦慮。有些家長也會通過各種途徑打聽消息。
北師大心理學博士郭召良建議考生,要相信錄取工作的公正,不要存在僥幸心理,錄取沒有捷徑可走。往年有些考生和家長就因為存在僥幸心理而上當受騙。考生這個時候應該沉住氣,靜下心來告訴自己已經努力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錄取結果。
在等待過程中,考生不要過多考慮、擔心,否則容易使自己糾纏在焦慮情緒中,增加心理負擔。考生可給自己安排一些活動,適當分散注意力,平心靜氣地等待錄取結果。
認真總結做好規劃
對自己的分數無論是滿意還是不滿意,考生都要認真總結高中3年的學習和生活,做好規劃。考生在高中階段逐漸經歷了智力與心理的挑戰,最后體驗高考,其中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好好總結和反思,這是一筆財富,有利于考生今后的成長。
高考后意味著高中生活已結束,更意味著大學生活即將開始。因此,考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填報的志愿,提前為上大學做些準備,鍛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規劃大學生活。考生還可以找已經上了大學的師哥師姐交流一下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