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報志愿:家長如何參透“大厚本”
2010-01-19 09:36:19新浪blog文章作者:曉風殘月
最近,不少博友從上屆家長手里借來了《06~08年分數分布統計》(又俗稱“大厚本”)準備寒假鉆研一下孩子的高考報志愿問題。其中有幾個朋友給我留言,大意為:“這堆數據看著有點發懵,不知自己該怎么往上套?”本想重新寫一篇博文說說這事兒,后來覺得去年孩子報志愿前寫的那篇《就〈06~08年分數分布統計〉(大厚本)說幾句》基本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搬過來供2010屆家長朋友參考。
各位家長這幾天陸續都拿到了《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2006年—2008年)》(俗稱“大厚本”)一書,海淀的家長同時還拿到了一本由海淀區高招辦編制的《高考資料匯編》(俗稱“區薄本”)。這兩本書可是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資料,從現在起家長博友們應該隨時放在手邊翻閱,細細地研究。用業內權威人士crete 老師的話來說:“大厚本”,里面奧秘實在無窮!
今年的大厚本和區薄本,都較以往有了些變化。首先區薄本拿在手里就發現今年頁數增加了不少,細翻之下,發現后面多出了06~08年本科一二三批剩余計劃(院校及專業)一覽表,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可以給批次線上下的考生選報一志愿提供很大方便,同時也為一些實在拉不開二志愿梯度的考生提供了一些選擇余地;區薄本的第二個變化是,往年都提供了過去三年北京市考生高考分數分布表,也就是說,原來可以據分查到考生的北京市大致排名,今年這部分內容沒有了;區薄本的第三個變化,是將過去三年海淀區考生高考分數分布表,從每分一段改為了十分一段。至于大厚本今年的變化,是將每個院校的錄取資料按08、07、06倒序排列了,這樣設計顯得更合乎邏輯。
各位朋友在參考大厚本上各院校專業錄取分數時,一定要“看中段”,尤其是不能拿低分段的分數作參考,因為后面低分錄取的絕大多數是特殊政策招收的考生(如文、體特長生),只有考生密集區的分數段才能真實反映該專業的正常錄取情況,參考這個分數段來報考,就會比較穩妥。另外有的院校分數是一年高一年低(相比較線上分差而言),還有的院校表現出逐年升溫趨勢,因此大家不要僅僅參考其中一年的錄取信息,而要把三年的情況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實在判斷不清時寧可做保守估計,盡量不要試著去碰運氣。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根據大厚本,分析每一所院校是否招收二志愿考生,主要是看兩個數字: “實際錄取人數”和“其中第一志愿錄取人數”。二者相等,說明全部錄取的是第一志愿考生;后者小于前者,說明有一志愿以外被錄取的。假如三年中只有某一年錄取過非一志愿考生,還不能輕率將其填為二志愿,最好詳細閱讀一下該校的招生章程,必要時給招辦打個電話問問清楚。即使確定是招收二志愿的,也一定要弄明白它的錄取條件,是否有級差、級差是多少。
同樣道理,從“其中第一志愿錄取人數”再向右看一欄,比對一下“第一志愿一專業錄取數”,就可以分析判斷,該專業是否應盡量放在一志愿的一專業位置上,錄取的把握才會更大。
另外從大厚本的“計劃招生人數”和“實際招生人數”的比較中,有時候可以發現,某一院校(特別是外地院校)有時候會有實際比計劃多出1個2個的情況,這種情況除了120%以內服從調劑不退檔的之外,還有可能是由于覺得北京生源好,校方招生過程中臨時增加了機動指標。假如報了這樣的學校,趕上好生源扎堆超計劃時,也許還有一些商量余地。
還有一個就是從“計劃招生人數”和“第一志愿一專業報名數”的比對上,可以判斷出該專業的熱門度,據此分析一下如何盡量去規避風險,等等。總之,還是crete老師的那句話:“大厚本”,里面奧秘實在無窮!各位博友這段時間盡量多下些功夫,為了孩子鉆研一下。
以上內容為個人之見,與朋友們交流一下。再次說明,本人既不是老師,也不是“專家”,與各位一樣只是普通高考生家長,有理解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