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須解決的問題:關于前途
2010-01-15 13:42:57新浪
靠自己踏上征程
女兒這次月考,應該說比上次又有進步,感受到女兒正在穩步前進。
我一直考慮這樣的問題,假如每天晚自習回到家,女兒像別的同學一樣,或者像劉墉描寫的劉軒一樣,瘋狂地用起功來,她的成績應該更好。
可能每一位家長都會這樣想。
或許孩子已經盡力了,沒必要再給孩子更大的壓力。但是對于這個一直在班級名列第一的女兒,已經連續三次被拉下冠軍的寶座,做媽媽的心理還是不太平衡。總希望女兒能自己感知自己,知道自己怎么做。至少不要每天晚上都把手機放在枕頭邊上接受輻射。
劉墉曾經很奇怪地問他的女兒曉帆,為什么曉帆的同學24小時開機,有那么多的事情嗎?我也真想借劉墉的問題問問女兒,你知道那個同學為什么24小時開機嗎?
親愛的女兒:
這次月考你的成績穩步上升,我和你爸爸都很高興。盡管我知道你自己并不滿意,因為以你曾經的基礎,以你曾經霸占班級第一兩年的經歷,你對這次的考試成績肯定心中郁悶的。我想說的是,你自己肯定了解自己,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成績的關系。
《踏上征程》這個題目本來是劉墉寫給參加高考的兒子的,忽然覺得你現在的情形和劉軒很像。劉軒愛玩、劉軒經常遲到,但是不同的是,劉軒在高考的時候拼命K書。
“昨天你念書到深夜兩點多鐘,我為你切了一塊蛋糕,并端了一杯牛奶給你,叫你早點上床,不要每天睡眠不足,你卻說:‘我也想早睡,但是沒有辦法,書念不完!’”這是劉墉在《創造自己》里寫的一段話,那時候劉軒準備參加美國的高考。
同劉墉比起來,我這個媽媽實在是不合格。劉墉說他不會強迫劉軒上床休息,因為“你已經走上了你人生的征程,我不能代你出征,也不能把你留在卵翼之下,做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親愛的女兒,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很內疚。因為我一直把你當成一個孩子,一個需要庇護的孩子,我從沒把你當做踏上征程的人。
現在的你比起4年前的你來,成熟了很多,長大了很多。如果說那時候還需要爸爸媽媽修剪你這棵四處長叉的小樹的話,今天你的樹干已經形成了。而媽媽的干預和事事照顧,樣樣幫你拿主意,已經讓你自己即使踏上征程,也會想著媽媽的手臂,爸爸的胸膛。
親愛的女兒,媽媽也想嘗試像劉墉一樣,松開雙手,放飛我的女兒。
可是媽媽還不能確定,你是否已經成熟了。劉墉說:“成熟不能僅僅以年齡或者生理發育情況來衡量,而應該以心智的成熟為準則。一個成熟的人,最基本的表現,是他關心自己的前途,也創造自己的未來。他不再是什么都指望父母解決,而是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的思考,不再停留在幼年時的幻象、少年時的夢想,而指向理想的實踐。”
親愛的女兒,你關心自己的前途嗎?你在創造自己的未來嗎?
親愛的女兒,劉墉還說了一種人,在壓力下遲遲不能面對現實,依附、茍且、拖延和不負責任。我的周圍有這樣的人,你的周圍肯定也有這樣的人。
親愛的女兒,劉墉認為促使劉軒成熟的原因有兩個因素:一是周圍同學都在努力學習,爭取考取常春藤名校;一是因為父母很少管他。
媽媽深深地知道,你周圍的同學已經開始踏上征程了,周圍的壓力已經很大了。那么唯一有差距的是爸爸媽媽依然管你。我不知道我們對你管得是太松了還是太緊了。月月爸爸說,都快高考了,還讓孩子用手機上網,發短信,哪有像你這樣管孩子的?根本就是不管嘛。鄭姨則認為媽媽每天給你做飯洗衣服,喊你起床,管得也太多了。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一點兒經驗都沒有。親愛的女兒,你能告訴媽媽,我們管你是太嚴了還是太松了呢?或者,你能提一個好的建議,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親愛的女兒,記得你曾經對姑姑陪讀小表哥上大學一事很不以為然。小表哥大學4年,姑姑和姑父把工作全丟掉,撇家舍業來陪讀,也是因為姑姑不能確定他們的孩子是否成熟,他們怕的是假如不陪讀,不成熟的孩子會去網吧、會各門功課亮起紅燈,最壞的后果是被學校勸退。所以,他們寧愿舍棄4年的工作,時時刻刻盯著孩子,等孩子成熟之后再放手。
直到現在我依然不能確定姑姑的做法是否正確,但是小表哥的學習態度卻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小表哥再也沒有去過網吧,也不再貪玩,時間全用在了學習上。因為高中時候他自己的不成熟,造成知識的短缺,所以現在很累。從這點上看,姑姑的做法還是對了。
親愛的女兒,也許你會說,假如姑姑不陪讀,小表哥說不定會更好。也許會,更大的可能是不會。
我同學的女兒曾經是哈三中的學生,高考時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學。4年的大學生活她覺得應該放松自己了。盡管沒有掛科,可是去年大學畢業時沒有考上研究生。她說因為不成熟,別人學習的時候她卻在玩,考上研究生才不正常呢。而經過一年的努力,她在今年她考上了研究生。如果自己不成熟,沒有人能夠幫你,只有你自己醒悟。
你爸爸說他帶的兩個推薦免試研究生,每天都在電腦上學設計軟件,為的是將來課題需要。爸爸贊嘆說:“難怪人家能被推免,這兩個學生就是成熟,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成熟的人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再需要爸爸媽媽以及老師不錯眼珠地看著。
親愛的女兒,“別人不再能幫你走前面的路”,“父母不可能是你永遠的依靠”。
“現在你的同學都已經踏上征程了,那么你也快快追上去吧!你的行囊里有我們的為你準備的零用錢和干糧,還有我們的牽掛。”劉墉就是這樣和劉軒說的。
愛你的媽媽
200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