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學生“編外”村官欲建城鄉對接新模式
來源:人民網 2009-11-10 09:21:24
摘要:對此,馬錦添解釋說,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用大學里學到的各種知識,改變三合村現有的小農經濟模式,不斷為村里引入有經濟收益的生產項目,實現城鄉資源的鏈接與結合。除了發展村里的經濟,還著力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
在廣東廉江市良垌鎮三合村,有一群自愿來此并打算長期駐扎的“編外”村官,沒有福利、沒有收入、沒有任期,更沒有政府相關部門的保障和承諾,他們的終極夢想,是通過借鑒“日本三井綜合商社”的運作方法,建立中國城鄉對接新模式。
“希望能改變農村小農經濟傳統,以三合村為“實驗室”,在農村打造像“日本三井綜合商社”一樣的新型社區,探索建立城鄉對接新模式,進而在中國農村推廣”。
九日,畢業于廣州私立華聯學院的三合村副村長馬錦添接受采訪時說:“我們都是廣州大學生小蜜蜂團隊的成員,三年前,小蜜蜂團隊創辦者宋平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三合村采風。到了三合村后,看到村里三分之二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弱病殘在維持著生產生活。見狀,宋平突然有個想法,希望通過大學生村官來幫助村里發展和管理,建立一個示范基地。”
從此,每個寒、暑假,馬錦添和駱嫦琳等幾名大學生都會從廣州來到三合村,開始了農村生活體驗。“當時我們還沒有畢業,但來三合村時間長了,也慢慢愛上了這里”。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現在職務是三合村婦女主任的駱嫦琳表示,“我們的理想是讓大學生和傳統農民捆綁在一起,大家一同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00六年暑假,馬錦添、駱嫦琳他們來到三合村時,該村村道雜亂,公共設施嚴重不足,村里僅有一座小學,學生不到一百人,老師也只有三人。馬錦添等人到小學義務支教,給村里孩子輔導功課,教他們外語和電腦,還與村民一起修村道、魚塘、搭路燈,建養老院、公廁、文化室等公共設施,并參加村民大會,參與討論村務。
駱嫦琳告訴記者說,今年初,他們做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決定:常駐三合村,扎根新農村。
對此,馬錦添解釋說,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用大學里學到的各種知識,改變三合村現有的小農經濟模式,不斷為村里引入有經濟收益的生產項目,實現城鄉資源的鏈接與結合。除了發展村里的經濟,還著力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
目前,這群大學生“編外”村官準備為村里引入面積達二百五十多畝的烏魚養殖項目,中山大學水產專家已先后多次到三合村考察,商討項目事宜。
今年八月,又有三名來自于佛山、河源的大學畢業生慕名來到三合村,加入了馬錦添和駱嫦琳的隊伍。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