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時事政治:扶持中小企業 應注重針對性
來源:人民網 2009-11-07 12:57:51
摘要: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中十分重要,這已不容置疑,它是中國重要的生產、服務、出口、稅收、就業、創新的提供者。但相對于大企業來講,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和素質方面的條件較差,突出的問題一是資金不足;二是信息不足;三是人才不足,尤其是高質素人才不足。
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提出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六項政策措施,包括完善法律體系、緩解融資難、加大財稅支持、加快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開拓國際市場以及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問題,固然有應對經濟危機的因素,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兩個因素是: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中小企業的突出問題需要政府幫助解決。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中十分重要,這已不容置疑,它是中國重要的生產、服務、出口、稅收、就業、創新的提供者。但相對于大企業來講,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和素質方面的條件較差,突出的問題一是資金不足;二是信息不足;三是人才不足,尤其是高質素人才不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什么政府要給中小企業支持?據筆者了解這不是中國獨有的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中小企業也有支持政策。而且根據筆者的記憶,日本負責中小企業政策的經濟產業省(過去的通產省)有關預算還特別的大。韓國政府也很支持,前兩天筆者和韓國經濟學家探討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了解到韓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資金支持甚至大于對產業政策的支持,當然這可能和韓國大企業資金實力雄厚、一般不需要政府資金支持有關。
在市場經濟國家,一些學者指出政府重視中小企業,有政治因素,中小企業人多,爭選票者必須關心中小企業政策。但經濟學家也認為政府應當對中小企業有支持政策,重要原因是中小企業既有經濟意義又有社會意義。但其市場地位較低,獲得資源較難,即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問題,部分與外部性問題有關。所謂外部性,即中小企業的財務效益可能小于其社會效益。為此政府有必要施以援手,幫中小企業一把。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筆者認為六條措施都體現了中小企業的特點,有很強的針對性。中小企業有多種角色,一些中小企業是創新的重要角色,像現在很著名的華為、用友等公司,二十年前也是中小企業,當時用友叫“服務社”,也就幾個人;一些中小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于解決就業有很大的幫助;另外一些中小企業是大企業的配套企業,沒有他們,大企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制約;而更多的中小企業是服務型企業,它們的存在和發展是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對解決居民的消費和便民問題有很大意義,是社會經濟生活不可缺少的力量。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中小企業所起到的作用,把它們簡單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包括技術創新型企業和商業模式創新型企業。而第二類是占大多數的服務型企業,其社會意義更大。這兩類企業需要的政策支持是不一樣的,第一類商業價值大一些,第二類商業價值小一些,商業機構對其投資和服務的積極性低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對兩類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可能需要有所不同。對前者,政策支持的重點在鼓勵創新上,從而更多的發揮其商業價值;對后者,要重視其社會意義,據此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
在中國,創新型企業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是缺乏創新發展需要的資金。為什么缺資金?是因為商業投資者在企業創業時很難判斷企業的前途,以及缺少規避或減少創業投資風險的方式。近10年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基本方法是國外的創投和私募基金投資看好的創新或創業型企業,而后在境外上市獲利,以獲得回報及填補風險投資的風險。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成長和成功的。這種模式也有問題:當中國企業情況和海外差距很大時,境外投資者不敢投資,或只能低估企業的價值;如果獲利,中國人得不到相應的投資收益和回報。因此鼓勵這類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政策可能就是要鼓勵中國的創投、私募基金等投資者的發展,有必要以創業板等方式為投資者提供退出及獲得回報的平臺,鼓勵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創業企業和投資者交流、相互了解。
對社會效益更顯著,但創業發展前景較弱的中小企業,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素質、獲得周轉資金支持、防止大企業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的政策,就可能更重要了。政府可以采取的支持政策可以有抵稅、融資貼息補息、研發和人力資源補貼及支持、限制大企業的不正當交易行為(包括不及時付款等)。這些政策最好也是正向激勵型的,在多數情況下企業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筆者去年到香港出差,頭發太亂,匆匆找了個設在超市旁的理發店,發現理發師普通話說得不錯,一問才知道特區政府鼓勵服務人員說普通話,服務人員上普通話學習班,有一定比例的學費補貼。這就是正向激勵的政策,也確有作用。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