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收賬融資難 復蘇隱憂溫州先知
來源:人民網 2009-11-07 07:22:00
摘要:“這是自我1996年開始干工廠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招工荒。”浙江走運鳥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光亮告訴本報,他的公司是一個中型鞋廠,目前大約有六七百名員工,由于招工困難,金光亮不得不退掉很多訂單。
溫州經濟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其動向被認為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先行指標,由于中小企業眾多,溫州經濟在去年金融危機首先受到重挫,很多企業減產、停產、破產,今年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的復蘇,溫州企業也開始率先復蘇。但是,復蘇的溫州企業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招工荒,除此之外,溫州企業還面臨著收賬和融資難、品牌建設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溫州企業可能會在新一輪的經濟調整中再次倒下。
招工荒更加嚴重?
隨著宏觀經濟恢復和企業層面的復蘇,溫州企業正面臨著嚴重的招工荒。
“這是自我1996年開始干工廠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招工荒。”浙江走運鳥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光亮告訴本報,他的公司是一個中型鞋廠,目前大約有六七百名員工,由于招工困難,金光亮不得不退掉很多訂單。
招工難的原因來自去年年底開始的農民工大量返鄉,當時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量溫州中小企業陷入困境,裁掉很多員工,大量心灰意冷的農民工返鄉。“其實很多員工是舉家遷到溫州來了,我們平時叫他們新溫州人,可能危機來臨的時候,政府和企業也沒有考慮那么多。”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說。
工人流失多少?當地的一個洗發水企業協會的副會長這樣統計,由于工人回家,溫州市低端的洗發水銷售額下了32%,他言外之意是32%的打工仔回家。
溫州市紡織品商會會長梅忠自己經營著一家為國內高端的品牌貼牌為主的服裝企業,由于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他從今年三四月份起就感受到招工的壓力,“今年4月份,無論從新聞也好,領導講話也好,都在說就業難,但我這里就是招不到工人。”梅忠說。
到七八月份,外貿企業也開始復蘇,企業恢復生產讓原本緊張的用工問題更加突出,“溫州本來就是以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為主,勞工需求量比較大,每年存在60萬至80萬人的用工缺口,去年金融危機中溫州制造業裁掉了很多員工,現在你一下子需要這么多工人,但工人不是揮之即去召之即來的。”周德文說。
另外,國內其他地方經濟恢復也對溫州招工形成壓力,“這幾年企業發展太多,加上內地全部開放,面臨對人才的爭奪。”溫州工商局一位人士表示。
勞動力缺乏導致工人工資迅速上漲。“現在90%的人工資上調了。”梅忠說。另外一些皮鞋廠企業主也反映,皮鞋廠的最基礎的普工在七八月份是1300元,現在迅速被拉到1500元,有些工廠連1800元普工都招了。
溫州多數企業預測,招工難會持續到明年。
浙江泰恒光學是溫州當地最大的眼鏡生產企業,公司產品全部出口歐美市場,公司生產總經理唐天日告訴本報,雖然企業好轉在七八月份,但招工方面在七八月份之前就開始。“我們跑到重慶的學校里面招工,原來預定150個人,但當時談好簽合約只有80多個,而且80多個到企業以后,可能還會流失一部分。”唐天日說。
“目前很多溫州企業的恢復都是因為國外的再一輪庫存化,并不是新的需求增長。”周德文也表示,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一旦市場變化了,工人進來了,沒有充分的工作給他做,這些人還會流失到其他行業去。”
收賬難、融資難
除了招工難問題,企業主們普遍擔心的還有收賬問題。
“金融危機之后,同行們都有同樣的感覺,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客戶,收款速度放慢了,收款時間變長了,有一些客戶還不起貨款了,這樣公司財務成本會增加。”唐天日說。就此,大眾閥門集團總經理趙萬里也表示,“公司的資金運轉一般是3個月之內,客戶欠賬在3個月之內基本能還上,超過3個月的我們都不抱希望了。”
相互欠賬導致溫州的三角債在增加,“現在三角債比過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公司方方面面都在賒賬經營,不賒沒有人愿意給你做生意,但賒賬風險根本控制不住。”金光亮說。當地很多企業主已經開始擔心,這種三角債隨時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鏈斷裂,比如溫州有一家很大鞋廠叫鼎派,最近此企業打算破產,但由于涉及到多家企業擔保和賒賬問題,被政府暫時保護起來。
另外,融資難繼續困擾著已經復蘇的民營企業。
“現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金是最緊的,工行9月份貸款到現在還貸不過來。”金光亮說,而溫州瑞安的一個擔保公司總經理也告訴本報,隨著企業經營恢復,一些企業開始擴張,最近尋求貸款和擔保的企業增多,但大銀行都已經收緊貸款口袋。
大銀行收緊了口袋,當地城市商業銀行情況也好不了,“前幾天我們這里一個企業到溫州銀行去貸款,也沒錢,為什么?溫州銀行一句話很簡單,額度用完了,那企業怎么辦?”前述工商局的人士告訴本報,現在溫州對企業發展來講最大的問題是資金鏈的安全運行,他擔心銀行收緊錢袋會導致一些高負債的企業資金鏈斷裂。
品牌之路遙遠
短期問題現實存在,對于溫州企業來說,更深層次問題是品牌依舊缺乏。
最近幾年,溫州傳統的四大行業如服裝、鞋業、打火機、眼鏡都在走下坡路,金光亮告訴本報,從鞋業來說,從2004年開始,整個內貿一直往下走,2007、2008年這兩年是最低的。
同質化競爭導致企業利潤日漸變得更加單薄,多數企業反映,最近幾年勞動力成本、廠房成本和銷售成本都在提高。
“我這個廠是2003年辦的,我有一個做物統的管理人員剛進來工資是每月800元,現在漲到2700元。”梅忠會長說。
至于土地成本則上升得更快,浙江走運鳥的金光亮告訴本報,以前一畝地廠房也就80多萬,但現在200多萬都可能拿不到。另外,銷售費用很高,比如說紅蜻蜓皮鞋,以前最好的時就賣120元-140元,現在商場則賣300、500元一雙,主要在于銷售的費用增加很多。
成本提高了,但產品的銷售價格卻沒有怎么提高,其實這么幾年,中高檔服裝的價格都沒有怎么上漲,梅忠說,如果沒有品牌,沒有終端,生產制造業企業想賺大錢是不可能的。浙江泰恒光學的唐天日也告訴本報,“一副眼鏡在我們這邊出去就4美元,拿到美國賣120美元,現在金融危機,老外要求不斷提升眼鏡的質量,但單價在降低,國內很多眼鏡公司為了生存,不賺錢也在做這個量。
其實溫州很多企業主一直在創建自己的品牌。浙江走運鳥的金光亮就有兩次創建品牌的經歷,但一直虧損,不得不剎車。“我永遠想不通,為什么辦廠掙錢這么難。我五年投資了2000萬,虧了1000萬,而我嫂子一年買了三套房子,卻賺了1000萬。”金光亮很郁悶,
“政府也在講品牌效應,但是實際上抓的效果并不好,問題就是品牌本身是一種文化、營銷策略和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很多企業承受不起。”金光亮說,他拿自己的鞋廠舉例子,八幾年我們的鞋子只有50元,現在是80多元,最主要的就是一雙鞋的研發費用加了30塊錢了。
對此,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也表示,“溫州大量的中小企業沒有精力也沒有實力去創品牌。按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最近的調研報告,2008年以來到現在,已經有40%的中小企業倒閉了,甚至還有40%的中小企業在求生存,只有20%的中小企業沒有受到沖擊,所以說在80%的中小企業都受到生存威脅的情況下,是不太可能去創品牌的。”
不過,即使遭受挫折,夢想在前方存在,“虧了兩次還是要做下去,新品牌我這幾年一直在搞,如果搞不起就不搞了。我都開始培養下一代,現在教他怎么做了。”金光亮最后說。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