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政治真題匯編: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3)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09-10-13 13:22:48
21、(08全國二卷35)自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如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擴大黨的基層民主,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建立黨內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等。作為一個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如此重視黨內民主建設,是因為發展內民主 C
①已經成為黨的中心工作 ②是政治制體制改革的目標
③可以帶動人民民主 ④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8江蘇卷36)2008年3月,美國總統大選的預選形勢逐漸明朗,麥凱恩已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希拉里為獲得黨內提名均投入了龐大的競選經費.僅3月份奧巴馬就籌集競選資金4280萬美元,希拉里籌集了2090萬美元。為爭取選民,兩黨在競選綱領方面既向中間立場靠攏,又存在差異并相互牽掣。如在伊拉克問題上,共和黨的麥凱恩支持伊拉克戰爭及增兵計劃;民主黨的奧巴馬反對伊拉克戰爭,希拉里主張制定從伊拉克撖軍計劃。
(1)有人說,美國總統選舉是“有錢人的權力游戲、有權人的金錢游戲”。請對此進行簡要評析。
美國兩黨用于競選的花費龐大,競選人需要通過媒體等各種途徑,掌握“話語霸權”,這表明。金錢是保證某個候選人當選的必要條件。因此,這個觀點揭示了美國總統競選的本質。
(2)請簡述美國兩黨制的實質,并說明競選綱領的差異沒有改變兩黨制實質的原因。
美國的兩黨制,實質上是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政黨制度,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項政治制度。政黨在選舉中的命運取決于選票,所以他們競選綱領的差異僅是兩黨制得以運行的基礎,為的是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極端,并沒有改變兩黨制的實質。
23、(08上海卷36)周恩來同志說:我們黨的壽命有多長,民主黨派的壽命就有多長,一直要共存到將來社會的發展不需要政黨的時候為止。
2007年11月15日,國務院發表中國的政治制度白皮書,首次概括了多黨合作制度的價值和功能,即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和維護穩定。
從十六大到2007年8月止,中共中央召開和委托有關部門召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加的協調會、議政會達93次,其中胡錦濤總書記親自主持27次;從十六大至2006年底,各民主黨派中央就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直接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意見或建議102件,許多提案得到采納實施,成為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規的重要依據。
目前,全國各級人大代表中共人士有18萬多人,有35萬多人成為各級政協委員,全國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的黨外干部有3.1萬人。
請運用我國政黨制度的相關知識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說明。(15分)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的政黨制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 ②周恩來同志的有關論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進行多黨合作有悠久的歷史,也反映了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 ③中國的政治制度白皮書的發表,是我國民主建設進程中的一件大事。白皮書所概括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價值和功能體現了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對于促進我國政黨制度的不斷完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④中國共產黨多次召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協商會\通報會,說明在我國多黨合作制度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處于領導地位,也體現了通過多種形式實行政治協商。一定數量一定比例的民主黨派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民主黨派中央積極建言獻策,體現了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反映了我國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真實性和優越性。
24、(06政治上海卷38)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要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志愿者等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請運用有關政治常識論述:為什么黨和政府要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要求:
(1)圍繞論題,在論述中正確運用所學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2)圍繞論點.較為全面深入地層開論述。
(3)根據論題要求,運用相關材料,理論聯系實際地加以論證。
(4)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1)主要圍繞以下觀點進行論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艱巨歷史任務,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舉全國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完成。
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根據人民的根本利益確定的戰略任務,黨和國家統一全國人民的意志和行動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也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加強了國家政權基礎。 ②全面改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需要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才能完成。同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的成果,為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
(2)圍繞論點,運用相關知識較為深入地論述。
(3)根據論題要求,恰當地運用相關材料論證。
(4)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25、(07全國卷Ⅱ3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農民“看病難、看病貴”是當前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為促進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和政府根據我國農村實際情況,在逐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時,采取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的辦法,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力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用政治常識分析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努力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 13 分)
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農民作為權利的主體,享有平等獲得社會保障的權利,理應分享改革發展成果。(4分)工農聯盟是我國政權的階級基礎,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力量,維護農民的利益有利于鞏固國家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4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是我國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黨和政府有責任通過相應政策和措施解決農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保障農民的健康權益。( 5 分)(若只答出上述一個或兩個給分點,但分析有深度,可適當加分,總分不超過 13 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