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2第一單元復習提綱】五、古代經濟發展的啟示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0 15:16:10
五、古代經濟發展的啟示(原因: 一靠技術(生產力)
二靠政策(鼓勵政策)
三靠政局(穩定保障)
四靠勞動(人民群眾是創造的動力,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五靠自然條件(氣候、水利、土壤、地理位置)
【單項選擇題】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發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進步B、土地制度的變化
C、手工業的進步D、賦稅制度的變化
2、中國古代農耕方式演變的趨勢是
A、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
B、石器鋤耕---------刀耕火種--------鐵犁牛耕
C、鐵犁牛耕---------刀耕火種---------石器鋤耕
D、石器鋤耕--------鐵犁牛耕---------刀耕火種
3、《呂氏春秋》載:“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這種現象反映的本質是
A、鐵器和牛耕的廣泛使用B、私田的數量日益增多
C、封建生產方式具有優越性D、周天子承認了土地私有制
4、戰國時期,戰爭連綿不斷,但社會經濟取得了相當的發展,其根本原因是
A、農民對地主的依附關系減輕
B、各諸侯國為了爭霸需要注意生產
C、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處于停滯不前狀態
D、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5、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不包括
A、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私田出現
B、井田制趨于瓦解
C、導致新興地主階級的興起
D、鞏固了周天子的統治
6、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促進江南經濟開發的因素包括①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②政府實行屯田③北方人民大量南遷④均田制的實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7、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實行,賦稅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表明
A、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開始進入衰落時期
B、中國古代社會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斷加深
C、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處于停滯不前狀況
D、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8、宋元時期,農業發展的特點不包括
A、江南地區出現稻麥復種制
B、江浙地區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C、南北農作物品種交流廣泛,并從國外引進新品種
D、出現曲轅犁,更有利于精耕細作,
9、以下有利于精耕細作技術提高的是
①漢代耬車、犁壁、藕犁的出現②北魏賈思著勰《齊民要術》③宋代推廣稻麥復種制④多熟種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③④3
10、戰國以后,我國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屯田制B、井田制C、均田制D、土地私有制
11、小農經濟的基本特征是:①個體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②生產的目的主要是滿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納賦稅③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產④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不包括
A、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私田出現
B、井田制趨于瓦解
C、導致新興地主階級的興起
D、鞏固了周天子的統治
13、下圖中的農具最早出現在:
A、西漢B、曹魏C、南朝 D、唐朝
14、在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哪種主要經營形態占相當比重:
A、家庭手工業B、官營手工業
C、民營手工業D、紡織業
15、青銅器鑄造的繁榮時期出現于
A、夏朝B、商周時期C、秦漢時期D、隋唐時期
16、以下事項最能代表東漢冶鐵技術進步的是
A、煤成為冶鐵燃料B、水力鼓風冶鐵
C、低溫煉鋼的技術D、發明淬火技術
17、明清時期,最著名的絲織業中心是①成都②蘇州③杭州④廣州⑤南京
A、①成都②蘇州B、②蘇州③杭州
C、③杭州④廣州D、④廣州⑤南京
18、史書記載:“盛唐時期邢窯白瓷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這種狀況說明當時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B、政府向全國推銷白瓷
C、邢窯白瓷生產規模很大
D、邢窯制瓷技術在全國推廣
19、關于制瓷業的發展,表述正確的是
A、景德鎮在宋朝時已成為著名的瓷都
B、清代出現了青花瓷器
C、白瓷比青瓷早燒制成功
D從清代開始瓷器大量出口
20、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穩定B、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
C、城市的興起D、出現許多商品市場
21、對秦漢商業的發展,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國家的統一為商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B、西漢政府實行重商主義政策
C、對外貿易的發展刺激了國內貿易
D、長安、洛陽、邯鄲、臨淄、成都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22、唐代的長安和北宋的東京,城市商品經濟發展的類似之處是
A、都有坊和市,且坊和市的界限分明
B、都有西域等少數民族入城經商
C、都有當時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D、都有出現了夜市和娛樂的場所
23、下列歷史現象的出現與商品經濟的發展無關的是
A、土地兼并現象的出現B、“交子”的出現
C、出現柜坊和飛錢D、港口城市的興起
24、北宋時期,我國商品經濟有了相當水準的突出表現是
A、出現柜坊和飛錢B、出現“交子”
C、城市行會組織的進一步發展
D、繁華的城鎮,店鋪林立
25、隋唐時期,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的是
A、邸店B、店肆C、貨棧D、柜坊
26、明朝“嘉靖末,隆慶間……末富居多,本富益少”,這反映出的直接現象是
A、社會發生貧富分化B、自然經濟趨于解體
C、商品經濟比較發達D、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27、明朝時期,太湖地區出現大量“以機為田,以梭為耒”的家庭;蘇州震澤鎮及近鎮各村居民“盡逐絲綢之利”松江地區男女幾乎均以棉織為業;景德鎮有制瓷窯1000多座。綜合分析這些現象,可以直接說明的結論是
A、地區性社會分工擴大B、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C、手工業生產力提高D、商品經濟高度發展
28、明清時期,經濟領域里的“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主”的形象,產生的最突出后果是
A、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B、農民購買力低,縮小商品銷售市場
C、影響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
D、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使自由勞動力缺乏
29、史書記載:明朝松江地區,開有“暑襪店百余家,合郡男婦皆以做襪為主,從店中給酬取值”。以下據此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松江合郡男婦從事商品生產
B、暑襪店店主是早期的資本家
C、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D、松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30、明朝中后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主要標志是
A、手工業作坊大量增多
B、“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產生
C、手工業技術水平空前提高
D、商品經濟發展,對外貿易擴大
31、“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并,過則有罰”,這一規定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清朝前期大機戶兼并小機戶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
D、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32、對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中,錯誤的一項是
A、有利于民主思想的產生
B、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C、有利于閉關鎖國政策的推行
D、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33、下列對民營工商業發展不利的因素有
①專賣制度②官營手工業③機房④家庭手工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4、明清實行閉關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
B、防止外來侵擾
C、中國不需要外國商品
D、維護封建統洽
34、對明清時期閉關政策共同點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A、其主觀目的都是維護封建統治
B、都是自然經濟的產物
C、都禁止一切對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35、鴉片戰爭前夕,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是
A、禁絕中國對外貿易B、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閉邊疆固守疆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