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2第一單元復習提綱】一、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0 15:01:28
【知識點細化】
一、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古代生產力的發展和演變
A原始農業的形成:距今七八前年前(母系氏族時期)
B生產工具的演變:
火耕(刀耕火種)--原始社會
耜耕(石器鋤耕)--夏朝
青銅工具---商周時期
鐵農具、牛耕--春秋時期-“農業革命”
2、土地制度的演變
A原始社會:土地為氏族公社公有
B奴隸社會:“井田制”:土地國(王)有制
井田制的瓦解--前594被“私田”所取代
C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封建制度)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度--戰國變法運動
②國家土地所有制度:“屯田制”、“均田制”(隋唐)
③小農經濟的艱難成長(自耕農)
特點:自給自足“男耕女織”--自然經濟
地位:剝削對象、國家財源、被政府扶持和鼓勵“重農政策”
D土地問題—“土地兼并”問題(土地集中)
3、精耕細作技術的成熟
春秋戰國秦漢
形成a“壟作法”b農學著作《氾勝之書》
西漢
發展
A耬車、犁壁、鐵鏵犁(耦犁)
b“代田法”、區田法
C連耕制度為主--休耕-出現兩年三熟制度
魏晉南北朝
日臻完善
A《齊民要術》賈思勰
b江南經濟開發,為經濟中心南移奠定基礎
隋唐
繼續發展
牛耕技術高峰(曲轅犁)+育秧移栽
宋元
全面成熟
a牛耕技術推廣
b稻麥復種制(水旱輪作)+作物引種(占城稻)c南宋:完成經濟中心南移任務“蘇湖熟,天下足”
明清
繼續發展
a多熟種植:
北方:兩年三熟或三年四熟
南方:一年兩熟、一年三熟(嶺南)
b作物引種:美洲作物玉米、煙草、花生、甘薯
c著作:《農政全書》《天工開物》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