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活動為何越來越沒有創意?
2009-09-23 15:38:10網絡資源
“對不起,我們不贊助。你看,這都是你們學校各個社團、學生會的迎新策劃,你們的想法都差不多,我應允不過來。”美食廣場的老板一邊擺手,一邊拿出一沓策劃書,塞到李亮手中。
李亮是華中科技大學一家校園媒體的市場部負責人,他所在的報紙按照慣例正在策劃出版今年面向新生的招新特刊。這幾天,“火爐”武漢趕上了“秋老虎”,李亮頂著烈日,在校園周邊的商家拉贊助。
他把學校周邊的中西餐廳、眼鏡店、咖啡店、學習培訓機構這些同學們愛去、也好拉贊助的店面差不多都跑遍了,可經常是自己的廣告設想剛說出口,老板們就遞過來一堆策劃書,委婉地拒絕了他。翻完這些策劃書,李亮也覺得,社團多,活動也都差不多,拉贊助真是越來越難了。
活動內容:“年年歲歲花相似”
西南政法大學大三學生楊佳還記得大一剛進校時,羽毛球、戲劇、演講、志愿者等各種協會、社團招新宣傳展板讓他看得眼花繚亂,按捺不住心動,最后在室友和本專業師姐的鼓動下,選擇了師姐創辦的“印象社”。但在參加過兩次“怎樣學化妝”的講座之后,她就再也沒在這個社團露面。“大同小異的,每次都是那些內容,我也沒學會化妝,純屬浪費時間。”此后,協會的干部們也沒有再聯系她。
漸漸地,楊佳發現高校社團活動一般從秋季招新開始,到秋季或春季的社團文化節例行開展一些“老牌”的活動,平時開著人總也到不齊的例會,到學年結束時,換屆,老干部卸任,新人上位,就是一個輪回。
在學校待了三年,現在楊佳經過校園里各個宣傳欄時,一看日期就知道最近該出什么活動通知了:一到“愛眼日”,就有社團聯合眼鏡店來免費洗眼鏡;“環境保護日”,環保協會就會展出很多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照片;到了節慶,大大小小的晚會、征文、歌手比賽通知就密密麻麻布滿海報欄。這些比賽的流程又十分相似,先宣傳,吸引很多人來報名、參加海選,然后就是幾十進十,最后到了決賽,找老師來點評幾句,再頒出一個“年度十大”,皆大歡喜。
最大創新:用“2009年度”代替“第××屆”
社團多的高校一般每年都會安排社團文化節,讓全校社團集中舉辦活動。湖南某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前任副主席林孟拿出一份該校最近兩屆社團文化風采月活動對比的文檔,臺球聯誼賽、羽毛球賽、攝影大賽、書畫大賽、象棋聯賽……大部分社團活動,除了屆數不同,形式和內容都是一樣的,其中,絕大多數社團都選擇聯合其他高校比賽作為最主要的活動形式。
林孟介紹,一些新社團為了突出自己的特別之處,又不讓人感覺陳舊,在定活動名稱時已經刻意不叫首屆或第幾屆,而代之以“2008”、“2009”年度,或用贊助商的產品名稱,冠名“××杯”,給人感覺活動歷史淵源“久遠”卻又不失新穎。
已經進入大四的楊佳對這些活動再也沒有了興趣:“那么多社團,活動都差不多,年年換湯不換藥。大一剛來的時候我們圖新鮮,會去看個熱鬧。但是到大二,看的人就不多了。進入大三,一看宣傳,還是那么回事,形式和內容一樣,只是換了幾個人,我們就更不會去了。所以,一般這種活動都只是為了吸引大一的freshman(新生)。”大連某高校的大一學生張巖卻不買賬,她進校時就聽師姐告誡:“除非你要混個官做,否則不要去參加某些社團。”興趣廣泛的張巖覺得,不當某個社團的會員,但是總可以去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動吧。可是,到大一結束,在一些枯燥的講座、大同小異的各種比賽中,張巖漸漸失望了:“有些社團的活動有點意思,但是只針對自己的會員,也不多。興趣的培養,看來還是要靠自己。”
沒新意?只要能招來大一新生就夠了
“一些社團負責人覺得,只要活動對大一新生來說是新的,本身是否有新意并不重要。”作為校園社團的管理和服務人員,林孟認為,社團活動要辦下去,必須有更多的創新,才會有很好的口碑。但實際上,社團活動永遠都是大一學生在參與。這樣,他們逐漸只滿足于延續既有的活動,活動就會越做越小,逐漸進入疲憊期。長此以往,有些社團就會因寂寂無聞而走向消亡。
為什么學生按興趣組織起來的社團辦起活動來卻缺乏創意、不夠吸引人?林孟分析,社團的管理人是關鍵。社團作為學生自發的組織,管理人都是學生,缺乏經驗,很難最大限度地調動會員和其他學生。有些學生在社團當了個領導之后就有了一點官樣,真正踏實做事情的就更少了。
換屆時,社團的人事會出現斷層。絕大部分社團的成員都是大二結束就辭職不做,領導每年都會更替,一年一換的干部機制導致活動缺乏延續性:“有時候甲部長設想的一個創意,在克服種種困難終于可能要付諸實施時,卻要換屆了。到了乙干部接手,就未必對這個想法有興趣,就可能使這一創意流產。”
安徽某高校書法協會前任會長周進認為,缺乏活動經費也是阻礙社團活動突破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周進總感覺相對于學生會、校園媒體等學生機構,社團就是個“雜牌軍”。“人家是‘國企’,我們是‘民營’,自負盈虧,找錢、批錢當然就沒那么方便。”周進說,社團太多,拉贊助吃力,希望上級機構批款也比較困難。所以,很多社團滿足于把自己最常規的事情做好,能維持社團的正常運營,帶著自己的社團成員做點小的事情,證明這個社團還存在,就足夠了。
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借口,但在武漢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副主席張云華看來,其實這都是做活動的態度問題。“時間不夠,精力分散,都是社團負責人不夠重視的借口。你如果完全投入進去,像寫論文一樣大量積累,打破常規,提出自己的觀點,像做市場銷售一樣不斷溝通交流,怎么會甘心一直跟著前人的影子邯鄲學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