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實施:任重而道遠--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劉堅
2009-08-29 12:41:31網絡資源
一、理解高中新課程
1.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標
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的聯系,拓展視野,引導創新與實踐;
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
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改進校內評價,推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建立教育質量監測機制;
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學校課程和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
2、普通高中課程結構
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
設置學習領域
更好地反映了現代科學綜合化的趨勢,有利于在學習領域的視野下指導教師教學,防止陷入學科本位;
有利于整體規劃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體現對高中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既防止學生過早偏“領域”,又避免并學科目過多,奠定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