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語文科技文閱讀匯編7
來源:高考網 2009-08-18 12:44:14
七、湖北卷(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嗎?
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是:十二音律和七聲音階在中國是獨立發展自成體系的,還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所謂十二律,是中國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調,比如用十二個長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個音調不同的標準音,用以確定樂音的高低,這十二個標準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當于現代音樂的十二個調。在一首樂曲中,我們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個音來構成音階,即所謂七聲音階。公元1780年,傳教士錢德明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發明的七聲音階是從中國抄襲的。錢德明的觀點.當即遭到了歐洲學者的排斥。法國人沙宛在1898年說,中國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紀由亞歷山大東征軍傳入的。
1962年,李約瑟在他的書中說,音律的知識起源于古巴比倫,然后向東西兩個方向傳播,向東傳入了古中國,向西傳入了古希臘。在沒有考古證據的情況下,人們仿佛默認了這樣一個說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編鐘,這個有關音律起源的爭論,又一次喧囂開來。因為曾侯乙的雙音編鐘(即在一個鐘上可以敲出兩個構成三度諧和關系的樂音,這是要有成熟的音樂理論與精湛的制作工藝作為支持的),證實了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的音律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古希臘。這種在短期內所不可能達到的成就,使人們開始懷疑音律從古巴比倫傳入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我們可以把兩個文明古國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較。
從古巴比倫的蘇米爾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豎琴與琴師彈撥的圖刻。這些文化遺物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很明顯當時的弦樂已經有相當的發展。而多數科技史家認為,和諧音律的認識,最可能源于弦樂。在同時期的中國出現的樂器有笛、陶鐘和陶塤。商代出土的樂器種類開始增多了,但沒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這些很先進的弦樂器,不是短時期內能形成的,也就是說中國弦樂器的起源,可能會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種發音的樂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測量與分析的。李純一先生曾對商代不同地區的塤、編磬和編鐘做了系統的研究,結論是,那時可能已具備了標準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樂體系。古代中國的音律和天文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絲基墨。十二律是和十二個月對應的。在公元前14世紀的中國,有關閏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統,商代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個月并設置閏月來協調月相與季節的關系。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中國已經發明了十九年七閏制,并有系統地進行應用。而古巴比倫人掌握十九年七閏的規律是在公元前5世紀,比中國整整晚了一個世紀。這從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國從古巴比倫學習十二律音樂體系的說法。
另外,中國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為4組,每組7宿,分別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烏龜蛇幾種動物形象相配,稱作四象或四律、四宮。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個宿名,順時針圍繞著一個斗字,這個斗字代表著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倫平面球形圖的出現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館收集的一些殘片復原了平面球形星圖。人們對照古巴比倫平面星圖和中國的二十八宿,并沒有一個直接相對應的含義,由此可以顯示,古中國的天文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是獨立生成的,這對十二音律及七聲音階的起源,有一個值得啟發的參照。
7、七音十二律長期以來被默認為是西方創建的。下列對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西方學者始終認為音律的知識起源于西方,故而極力排斥傳教士錢德明提出的古希臘七聲音階是從中國抄襲的觀點。
B、法國人沙宛認為中國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紀由亞歷山大東征軍傳人的。
C、李約瑟認為音律的知識起源于古巴比倫,向東傳人了古中國,向西傳人了古希臘。
D、從古巴比倫的蘇米爾出土的陶片圖刻上可以明顯看出當時的弦樂已有相當的發展,而中國缺乏考古的直接證據。
7.答案D
解析:選擇D的依據是第三段前四行。排除A、B、C的依據主要是因為這三項只是籠統的觀點,而缺乏具體的依據。
8、原文以對中國古代樂器的研究為依據,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從古巴比倫傳人中國的。下列表述不屬于原文推論依據的一項是(
)
A、與古巴比倫音樂文物所屬年代同時期的中國,已經出現的樂器有笛、陶鐘和陶塤。
B、曾侯乙雙音編鐘證實中國的音律知識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古希臘,這是短時期內不可能達到的成就。
C、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樂器都很先進,說明中國弦樂器的起源應該更早。
D、李純一先生對商代多種樂器的系統研究表明,那時中國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樂體系。
8.答案:A
解析:因為在原文第三段中談到“多數科技史家認為,和諧音律的認識,最可能源于弦樂”,而“笛、陶鐘和陶塤“并不是弦樂,所以它們不能否定七音十二律是從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
9、下列對“古代中國的音律和天文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對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認識大體上是對應的。
B、中國古代把七宿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這與七聲音階的構成并非巧合。
C、中國古代對音律的認識其實是應用了商代就有的對閏月的認識。
D、中國古代天文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獨立生成的,與之相應的七音十二律音樂體系也不大可能是傳自西方的。
9.答案:C
解析:體現古代中國的音律和天文知識有著密不可分關系的是十二律與十二月對應。而商代就有對閏月的認識只是為了說明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水平。因此,選C。
10、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侯乙編鐘的出土,使有關音律起源的爭論有了新的依據。
B、對曾侯乙編鐘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在音律方面的成就處于世界前列。
C、中國發明十九年七閏制比古巴比倫人早了一個世紀,因此中國對音律的認識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倫。
D、對古中國和巴比倫音律成就的比較,說明其對音律的認識可能是各自獨立發展、自成體系的。
10.答案:C
解析:從第四段最后一句看,中國發明十九年七閏制比古巴比倫早了一個世紀,只是“從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國從古巴比倫學習十二律音樂體系的說法“,而不能推出“中國對音律的認識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倫”。
八、湖南卷(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人腦在生命頭幾個月進程中的發育是生物學上自我構成的最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人就來到了一個充滿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潮水般涌入嬰兒的睡一醒周期的時間節拍.他的睡一醒行為是受他的大腦神經元結構控制的.新生兒的大腦于是自己生成一個時間程序,讓外界感官刺激依照這一時間程序而通過,進免過多的刺激涌入,對新的印象進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應階段加以深化。在這里,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用期與晝夜周期的內源節律共同出力編織睡一醒階段的模式.隨著時間一個月一個月地過擊,大腦一天一天地發育,睡一醒行為的內在時間程序也不斷變化.這個時問程序以此反映嬰兒大腦的不斷發育情況。但人類大腦的自我構成功能并非只從誕生時刻才開始.在誕生的這一時刻,自我構成功能已經在發育的道路上走過一大截路了。新生兒的那些令人驚奇的行為便是有力的證明.新生兒生命的壽命還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還在母腹中就已開始了。
母親只要覺察到腹中胎兒在動,就每天念兩遍童話《國王、老鼠和奶酪》.她大聲地念,慢慢地念----從頭到尾要3分鐘.就這樣,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嬰兒出生后竟然就知道這個童話!
新生兒的這種非凡的能耐不難加以證實。在橡皮奶頭里裝上一個壓力傳感器,用以記錄吮吸動作。然后給嬰兒戴上一十耳機,有選擇地播放兩則童話給他聽.兩則童話都由嬰兒的母親采念----而且念的速度、聲音太小、語調全都一樣。這兩則童話分別用立體聲磁帶給錄制下來。嬰兒吮吸得較通常速度快時,讓他聽到一則童話:他吮吸得較慢時,讓他聽到另一則童話。在這種方式下,新生兒能夠區分他喜歡聽哪一剮童話。兩則童話中一別是本原的,另一剮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動——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換。新生兒連細微的差別都發現了,在試驗進行幾分鐘后抗找到了他要改變自己吮吸頻率的方向----他可以通過改變吮吸頻率使耳機傳來他想要聽的那則童話。他所想要聽到的始終是本原童話,亦即他在母腹中常常聽到的那則童話。
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多種形式運行,目的在于弄清新生兒對說話聲音和語言形式之間差別進行感知的能力到底有多太。如果讓嬰兒母親與另一位女人讀同一篇故事,小小的嬰兒總是喜歡選自己親生母親的聲音,而不選另一位女人的聲音。會兩種語言的母親,她的新生兒能區分她的兩種語言,又喜歡從中選擇自己還在母腹中時聽得最多的那種語言。但是,如果兩則童話故事由新生兒的父親與另一位陌生男子來念,那么,新生兒就不知道該怎么選擇了。就是說,父親的聲音與另—位男子的聲音在新生兒聽來是同樣陌生的。
選一檢驗結果證明了母親聲音對腹中胎兒的強烈影響。只有母親的聲音才能夠讓腹中胎兒從母腹內的背景噪聲中鮮明地聽出來,而外界的聲音則“消逝”,聽不見。胎兒的聽覺器官在孕期的最后3個月完全形成,亦即具備完全的聽覺功能。由此可知,還在這一時期,話音模式就已經傳入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了。顯而易見,母親的話音特征已留在了胎兒的大腦中----這是大腦留下的第一批記憶痕跡。正是這第一批記憶痕跡使新生兒能夠重新識別曾經聽到過的話音模式井與其他話音區剮開采。
7下面關于“時間程序”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時問程序是由潮水般涌入新生兒大腦的強烈的外界刺激共同編制而成。
B.時間程序通過大腦對新的印象進行整理井在睡眠的相應階段加以深化。
C.恒定的內在時間程序主要表現在新生兒的睡--醒階段這一固定的模式上。
D.睡--醒行為的內在時間程序不斷變化,并以此反映嬰兒大腦的發育情況。
7.答案:D
解析:本題答案可以第一自然段找出。從文中可以看出“時間和程序”是不斷變化的,不是固定不變的,四個選項中能反映這一特征的只有D項。
8不能證明“人類大腦的自我構成功能并非只從誕生時刻才開始”這一說法的一項是()
A.母親只要覺察到腹中胎兒在動,每天大聲念兩遍同一則童話,到分娩的那一天,嬰兒生下來后就知道這個童話。
B.新生兒通過改變吮吸奶頭的速度,對他母親念的本原童話錄音和另一則在形式上作了改動的童話錄音進行選擇。
C.如果母親會兩種語言.她的新生兒能夠區分這兩種語言,并喜歡從中選擇自己還在母腹中時聽得最多的那種語言。
D.無論讓胎兒聽他父親還是另一個陌生男子念的童話,新生兒都不知道如何選擇,就是說他們的聲音是同樣陌生的。
8.答案:D
解析:題干的要求是讓人明確“新生兒生命的壽命還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還在母腹中就已開始了“這個意思。答題區域在第二、三、四自然段,而D項是從父親的外在的角度來談,所以不能證明。
9.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A.大腦的自我構成功能在新生兒誕生前就已經在發育的道路上走過一大截路了。
B.新生兒聽不見外界的聲音,是因為只有母親的聲音才能夠對他產生影響。
C.科學實驗結果表明,新生兒具有對說話聲音和語言形式差別進行感知的能力。
D.第一批記憶痕跡使新生兒能識別曾經聽過的語音模式并與其他話音區別。
9.答案:B
解析:A項可參考第一自然段倒數第二句,C項可參看第四段第一句,D項可參看第五段最后一句話。而B項來自最后一段第一句話,從“只有母親的聲音才能夠讓腹中胎兒從母腹內的背景噪聲中鮮明地聽出來,而外界的聲音則‘消逝’,聽不見“一句可以看出,B項顛倒了條件關系。
10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對人幼年生長期時間程序產生規律的研究,我們可以得知,新生兒的睡眠與清醒晝夜周期是不可能改變的。
B.實驗清楚地表明.新生兒生命的壽命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因此我國現行對人壽命長短計算的方式是錯誤的。
C.實驗表明,人類大腦的自我構成功能井非只從誕生時刻才開始,由此可見,人的早期智力開發可以提前到出生前。
D.胎兒的聽覺器官在母親懷孕的最后三個月完全形成.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對人腦自我構成功能的產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10.答案:C
解析:A項應是“新生兒的睡眠與清醒周期是不斷變化的“。可參看第一段。B項“因此我國現行對人壽命長短計算的方式是錯誤的“這句話屬于無中生有,本文根本沒有談論這方面的內容。D項“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對人腦自我構成功能的產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句原文也沒有此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