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介紹
2009-07-21 10:25:41南京工業大學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簡介
一、歷史沿革
為了適應人才市場對高校培養目標的要求,原化工機械系1995年籌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自1996年起已連續3年各招收一個班級的學生,從1999年開始每年招收4個班。1998年國家教育部本科專業招生目錄調整更名為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2002年進一步拓寬專業知識面更名為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機械工程領域進行了深入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機械工程應用研究等工作,不斷拓展學科研究方向,目前已經全面地形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及優勢研究方向,逐漸發展為以工科為主,理、工科兼備的學科體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學科內容,在CIMS工程、虛擬制造和數字化再制造等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2003年獲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和機械設計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二、專業實力
本專業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實驗室建設有了較強的實力和長足的發展。目前已有的實驗設備包括:六通道通用型動態應變儀、準靜態四通道電荷放大器、液壓實驗臺、液壓傳動教學實驗臺、氣動回路實驗臺、透明液壓傳動演示系統、快速成型設備、靜態電阻應變儀、計算機數控實驗系統、便攜式表面粗糙測量儀、壓電式表面粗糙檢查儀、數控機床綜合實驗系統、教學機器人、機電一體化實訓操作系統、汽車模型、數控車床、智能信號采集和處理系統、發動機綜合測試儀、超聲探傷儀、運動控制實驗裝置、機電綜合物流實驗裝置、接觸與屏顯式液壓材料實驗機、電子萬能材料實驗機、擺錘式沖擊實驗機等500多萬元實驗裝置。
在科研方面,近幾年先后承擔了:科技部攻關項目“JXTK-512型極坐標數控鏜銑鉆機床性能優化與編程軟件”;江蘇省教育廳,江蘇高校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項目“高性能極坐標數控高速銑齒機床”;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數控強力切削顫振機理的研究”。以及數十項企業橫向項目研究,主要的成果有:開發的“極坐標數控鏜銑鉆床”獲省級新產品獎,完成的“極坐標數控高效銑齒機床”為國內首創。
三、師資力量
自1996年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成立,發展到現在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經過這幾年的積累,本專業目前擁有教師2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4人(3人在讀),組成了一支梯隊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凝聚力強和整體實力強的學術隊伍,為本專業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專業現在的負責人是黃筱調教授。
四、人才培養
本培養目標力求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兼顧工程科學教育與工程實踐訓練,以機械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三結合為主體構建學科基礎課程體系,并注意給學生留出一定的自學時間,以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養成以及個性的發展。本專業以培養個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機械工程人才為目標,所培養的人才具有主持機電產品設計制造與管理企業所需的知識結構和潛力,同時也具有適應科研、教育、經貿、政府等各部門工作或繼續深造的資質和能力。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系統的實踐技能,成為現代機械領域內的高層次、高素質,具有創新意識的工程技術人才;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主要是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理論、電工電子學理論、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熟悉本專業領域內1—2個專業方向或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調研、查閱文獻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熟悉一門外語,要求能閱讀專業書刊,并有一定的聽、說、寫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本專業修業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五、課程結構
主干學科: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力學
主干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大學英語、大學信息技術基礎B、高等數學A、大學物理A、C++程序設計、機械制圖與CAD、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工程力學A、電工電子學A、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控制工程基礎、微機原理及應用、公差與技術測量、液壓與氣壓傳動、測試與傳感技術。設定機械電子工程方向(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以及車輛工程方向(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電子技術)。其中公共課、公共基礎課占總學時的53%,專業基礎課占總學時的35.2%,專業課及方向課占總學時的11.8%。
集中實踐環節42周。主要包括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零件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實驗等。
六、就業去向
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寬口徑就業率達100%,其中15%左右考取碩士研究生。主要就業區域為:蘇州、無錫、上海和南京,就業單位有汽車制造企業、東風汽車集團、南京汽車集團、奇瑞汽車集團、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揚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水泥設計院、天津水泥設計院等,合資和外資企業。
七、成果與特色
近年來,本專業承擔了:科技部攻關項目“JXTK-512型極坐標數控鏜銑鉆機床性能優化與編程軟件”;江蘇省教育廳,江蘇高校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項目“高性能極坐標數控高速銑齒機床”;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數控強力切削顫振機理的研究”。以及數十項企業委托科研項目研究,主要的成果有:開發的“極坐標數控鏜銑鉆床”獲省級新產品獎,完成的“極坐標數控高效銑齒機床”為國內首創。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100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編教材8部。在數控機床專機開發、機床數字化再制造、工程機械虛擬制造等研究領域達國內先進水平,具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在國內占有重要學術地位,曾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3項,高技術新產品成果鑒定多項。
本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500余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在教學計劃制定、人才素質培養、教學改觀、教材編制等方面銳意進取,大膽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對專業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知識結構及課程體系、教材、實踐環節等進行調整改革。以加強基礎教學,淡化專業,拓寬專業知識面為指導思想,推行教育內容的綜合化和通識化,打破傳統的學科知識結構,將學科知識內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課程體系,以加強對學生知識綜合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本科生的四、六級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均較高,考入研究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主要包括東南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學生的就業率達100%,他們中絕大多數具有較扎實的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目前,本專業的研究特色主要在數控機床開發、設備數字化再制造和虛擬制造等領域。
八、發展規劃與設想
本專業建設與發展思路是以綜合集成的理念進行課程建設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師資資源配置,加強本科一線教學。注重學生外語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工程知識教學、重視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編寫有特色的新教材。抓緊老實驗改造和新實驗建設,建設“機電一體化系統實驗室”和“數字化設計與虛擬制造”。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進一步拓寬國際合作辦學途經,增加國際交流。積極開展多學科、多交叉合作,組織開展重大科研項目,以學科建設帶動專業建設,努力將本專業辦成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品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