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職業大學生化工程系專業介紹
2009-07-20 10:41:21揚州市職業大學
生化工程系簡介
生化工程系是由原揚州教育學院生物系、化學系與原揚州職業大學輕紡系的部分專業合并而成,設有綜合理科教育、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生物化工工藝、食品營養與檢測等專業,目前在校全日制專科生近1000人。現有專職教師30人,兼職教師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1名,博士和在讀博士5名,學歷層次整齊,年齡結構合理。
該系現有專業實驗室10個,面積近4000m2,同時擁有基因擴增儀、顯微圖像分析系統、OLYMPUS顯微鏡、氣相色譜儀、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價值數百余萬元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以及種類豐富的生物標本,能滿足各專業的教學和科研要求,也能滿足培訓和產學研合作等社會服務要求。
該系一貫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做到既教書又育人。08年度學生就業率100%,簽約率達93.5%。
應用化工技術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及綜合職業能力,能從事化工生產技術管理、工藝設計、產品開發、產品質檢等方面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設備、化工設計、化工原理、化工工藝學、精細化工概論、化工設備課程設計、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專業實驗、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學制三年。
畢業生具備技能及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在化工、農藥、醫藥、印染、環保等企事業從事工藝控制,設施運行,技術與產品開發、一般工程設計、管理、營銷的工作,同時也適合自主創業。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具有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能夠從事三廢處理與處置、環境監測等崗位技術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基礎化學、化工原理、工程制圖、微生物學、環境化學、環境監測、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治理與處置、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法學、環境評價、生產實習、環境工程CAD課程設計,環境監測綜合實驗、畢業設計。學制三年。
畢業生具備技能及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在化工、石化、輕工、園藝以及政府環保部門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計、環保管理、環境監測及環境管理等工作。
食品營養與檢測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食品營養與檢測的最新理論和技術,能夠從事食品企事業單位的食品營養配料、食品質量分析與檢驗、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基礎化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微生物學、功能食品學、食品保藏原理、罐頭食品加工技術、焙烤加工技術、揚州特色糕點和西點加工工藝學、釀酒工藝與名酒、添加劑與軟飲料、食品檢驗與分析、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工程原理及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焙烤食品制作、畢業設計。學制三年。
畢業生具備技能及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在食品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開發及應用,同時也適合自主創業。
生物化工工藝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生物化工專業知識和現代生物技術基本技能,熟悉生化生產工藝,能在與生物化工相關行業從事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和生化產品貿易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基礎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發酵工藝學、生物制藥技術、生化分離工程、工業發酵分析、氨基酸工藝學、釀造酒工藝學、酶制劑及應用、化工原理及課程設計、生物化工設備及課程設計、有機合成、專業訓練、生產實習、化工原理仿真實習、畢業設計。學制三年。
畢業生具備技能及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在生物工程公司、生物制藥、發酵工程等企業從事生化產品生產、設備運行維護、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管理和生化產品貿易。
工業分析與檢驗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能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從事分析化驗和化驗室組織管理的,并能參與對分析方法的選擇、改進和制訂等科研工作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基礎化學、化工制圖、化工原理、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儀器分析、波譜分析、化工設備課程設計、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綜合實訓、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學制三年。
畢業生具備技能及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勝任化工、輕工、環保、石油、冶金、地質、建材等行業的質管部、質檢部、品控部等部門的產品理化性能分析測試及質量管理等技術工作。
綜合理科教育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具有健全人格、職業素養、創新精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社會變化需要的復合型新師資。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基礎化學、基礎物理學、電子技術、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生物化學、科學教學論、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理科課件制作、生物標本制作、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見習、教學試講、教育實習、畢業設計。學制三年。
畢業生具備技能及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在中小學從事“科學”課程教學,也能勝任初中生物、化學、物理分科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