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數學計算機學院專業介紹
2009-06-12 10:37:05寧夏大學
一、學院簡介
寧夏大學數學計算機學院前身是寧夏師范學院數理系,始建于1958年,1959年更名為數學系,1994年更名為數學與電算工程系,1997年與寧夏教育學院(含銀川師專)數學系、寧夏工學院基礎部數學教研室合并組建為寧夏大學數學與電算工程系,2002年與寧夏大學計算中心、物理與電氣工程系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合并組建了寧夏大學數學計算機學院,2003年農學院基礎部數學、計算機教研室并入學院。學院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計算中心和大學數學部以及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實驗中心。
目前學院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與非師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與非師范)、信息與計算科學、軟件工程6個本科專業,全院在校本科生1068人,27個教學班。數學一級學科(基礎數學、應用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與控制論)、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78人。學院設有學院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社會服務辦公室,共有教職工136人,其中專任教師114人,行政人員9人,教輔人員11人,專職輔導員2人。專任教師中教授9人,副教授38人,講師4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人,在讀博士7人,在讀碩士29人(含高校在職研究生),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63人,占學院專任教師人數的55.2%。
學科建設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是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基礎。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學科體系,“應用數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學科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數字電子技術”、“數據結構”和“計算機文化基礎”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同時學院承擔著除物理電氣信息學院之外全校所有全日制學生的大學數學教學任務。學院以學校為依托擁有區級計算機基礎課示范中心,同時擁有2個專業實驗室,面積達1100多平方米。實驗室除承擔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計算機基礎課及專業課的教學科研任務外,還承擔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寧夏考區中心考點的考試任務、全國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及全區普通高校招生考試信息處理的任務。
近年來,我院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求創新”的辦學指導思想,大力鞏固和提高本科教學水平,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求,從2004年開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按“數學與信息科學”的專業大類招生,使專業培養方向進一步與人才市場的需要相結合。我院設立了“自強助學基金”,幫助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完成學業。自2003年以來,學院分別選送兩名優秀本科生赴日本島根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交流學習,向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重點高校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6名;本科畢業生中約有10%左右的畢業生能夠考取碩士研究生,近100%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以上考試,大英四級考試的通過率為31%。學院的科學研究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和質的變化,基本形成了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教學科研團隊,各學科有穩定的研究方向,特色專業的師資隊伍具有一定的優勢。2003年以來我院先后在國內外60多種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70余篇,其中38篇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I、ISTP等摘錄,主編或參編各類著作7部;獲得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項國家教育部科研項目,1項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1項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項目,2項回國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和17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教師中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國家級優秀獎1項,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項。作為學科帶頭人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三層次人選2人,寧夏“313人才工程”人選1人,2人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有“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各1人,有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二、專業介紹
(一)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與應用數學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能在科技、教育、金融、統計、保險等部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開發研究、教學、實際應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也可繼續深造,攻讀本專業或經濟、管理、信息類等專業的研究生。
培養要求:畢業生要求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受到數學模型、計算機和數學軟件方面的基本訓練,了解某一應用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建立數學模型,具有編寫應用程序的能力,初步具備科學研究、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及開發軟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離散數學、數值分析、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運籌學、數學建模等。本專業包括基礎數學、應用統計學、現代力學中的數學方法、運籌學與控制科學、計算機應用等專業方向。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二)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數學教學的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人員。畢業生也可繼續深造,攻讀本專業或教育類、管理類專業的研究生。
培養要求:畢業生應掌握數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嚴格的數學思維訓練,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掌握數學軟件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并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數學教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勝任中、高等學校的數學教學工作。
主干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普通物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離散數學、數學史、計算機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學、心理學、數學教學論等。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三)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在科研、教育、企事業單位及行政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開發、信息處理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也可攻讀信息科學、計算數學、運籌學等專業或方向的研究生。
培養要求:畢業生要求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練使用計算機,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設計能力和較強的編程能力,了解信息與計算科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初步具備在本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及設計開發有關軟件的能力。
主干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離散數學、概率統計、數學模型、計算機導論、數據結構、信息科學基礎、數值計算方法、計算機圖形學、運籌學、最優化理論與方法、控制論基礎等。本專業包括電子商務、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及應用、計算數學及應用軟件、控制與信息論等專業方向:。
專業特色:本專業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個專業,它將數學、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的理論與技術相結合,是當今高科技的一個新的生長點。本專業具有以下特色:一、加強基礎學科和專業理論學科的教學,特別是數學基礎學科的教學,因此本專業畢業生具有雄厚的專業理論基礎,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激勵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學生畢業后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在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工作中保持強大的發展后勁,為學生在科技領域和實踐工作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行政等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研究、應用及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也可繼續深造,攻讀本專業或管理類和信息類等專業的研究生。
培養要求:畢業生應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行業的發展動態和法律法規,具備研究、開發和應用計算機軟件系統的基本能力。
主干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離散數學、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軟件工程、編譯原理、數據庫原理、程序設計語言等。本專業包括計算機軟件開發、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等專業方向。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與方法,能在教育等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和應用及網絡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也可繼續深造,攻讀本專業或教育類、信息類等專業的研究生。
培養要求:畢業生應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接受從事教學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行業的發展動態和法律法規,掌握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并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計算機教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勝任中等和高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和網絡管理工作。
主干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離散數學、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軟件工程、編譯原理、數據庫原理、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等。本專業包括計算機教育、校園網建設與維護、計算機應用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等專業方向。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六)軟件工程(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面向軟件產業的系統分析、應用、設計和開發人員及項目管理者,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IT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軟件開發和應用及網絡管理的計算機軟件工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軟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備分析和開發計算機軟件系統的基本能力,要求學生通曉國際有關通行規則和標準,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項目開發、設計能力。
主干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程序設計、大學物理、算法與數據結構、軟件工程、數字邏輯、軟件開發、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面向對象設計與UML、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軟件項目管理、軟件測試與質量控制等。
專業特色: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軟件開發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在全面學習軟件課程的基礎上,參加實踐環節訓練,由具有軟件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與軟件企業中的業務骨干聯合指導,突出培養軟件開發與項目管理的實際能力。通過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軟件開發實踐、系統開發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形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