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警示:歷史命題素材可能會超出教材
2009-04-09 10:07:55杭州網—每日商報
高考文綜和理綜是整個高考中,最能抓分的考試。同時,文綜和理綜如果復習得到位,也將是進步最顯著的科目。在剩余的兩個月中,對于文綜的復習相當關鍵。但學生不能朝三暮四,手上正在復習歷史,心里想著“哎呀,政治還有哪篇沒看”,這樣對哪門學科都沒有好處。
“今年高考文綜應該會保持穩定性,考生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關注開放性考題,因為高考不再單一地考查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記憶,更看中考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考生可以好好品味老師們的這句建議,它其實是復習的大方向。
另外有一點需要提醒考生,高考復習的興奮點不在晚上,而是要調到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
高考政治:解讀政府工作報告蠻重要
它含有不少背景知識
高考政治的主講老師陳利穎開門見山地跟在場考生說,一定要用好手中的考試說明。從考試說明中,可以看出,新高考的試題題型以及難度還是相對穩定的,命題設計也比較注重一些時政背景材料的運用。另外,從考綱中的樣卷題中可以發現,所有的命題還是會以教材為本,萬變不離其宗。
考生還要重視兩塊知識點,一個是“科學發展觀”,另一個是“十七大報告精神”。尤其是后者,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覆蓋面非常廣,像金融危機這類熱門話題都涵蓋在內,因此需要考生好好解讀。
還有,學生如何解答政治中的“辯證關系”問題?陳老師提出,考生必須做到三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浙江省統一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它是以教育部考綱為基礎,結合我省學科教學的指導意見制定的,所以必須在系統復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同時,高考也非常注重能力考核,尤其會通過解題來體現。”這里,陳老師希望考生特別注意政治選擇題的復習,高考中4分一題,抓分在于它,失分也在于它。而大題的回答在抓住主干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揮作用,這種看似是語文學科的能力在政治中也相當重要。
高考地理:懂得表達很重要
根據不同地理內容,有不同的地理學習方法。比如如何提高對區域地理的認識,這就需要考生建立一個心理地圖,也就是空間定位,然后再進行特征判斷和描述。考生還要領會自然地理的地理原理,并形成地理思維。人文地理的區位分析與建模也是考生在最后幾個月里要著重復習的。
“過去有考生說,明明得到一個地理知識,但往往很難表達出來。如果這種問題出現在高考中,肯定是要失分的。”主講地理的徐老師說,會表達地理觀點,在高考中至關重要。
地理表述中的常見問題有亂答、盲答、多答、少答、偏答、前松后緊。怎么改進回答,考生可以參考以下一些總結:
(1)特征描述性表達
特征描述是近幾年高考試題中考查比較多的一種能力,但失分率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從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組織文字,是正確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個方法。
(2)歸納總結性表達
高考地理試題中,經常會利用新聞熱點報道,從地理要求、地理角度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好。這類答案通常就隱藏在文字和圖表中,但不能照樣摘抄文字,要結合地理原理將它重新組織。
(3)歸因層次性表達
某一地理現象(事物)的發生,總是有其原因的,而且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有主次先后,這樣才能顯得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則不僅會顛三倒四,還會漏答要點。
(4)分析推理性表達
這種表達方式與上面的“歸因層次性表達”不同,它是線性的;具有嚴密因果邏輯關系,層層推理,環環相扣;少一個環節就會覺得不夠嚴密。所以,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跳躍。
(5)區域比較性表達
這類表達是要緊扣不同區域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的。有的是直接設問區域間的異同點,比如,“比較歐洲和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異同點,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設問的,但它隱含著區域比較,如“為什么水稻種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帶?”隱含著三江平原與其他同緯度地區的熱量比較。
(6)圖表輔助性表達
表達交流的不僅僅只有語言文字,圖像也是。所以,當僅用文字來表達有難度時,可以借助圖像,特別是涉及地理空間概念的一類問題。使用得好,即可以準確簡潔地表述,還可以節省時間。
高考歷史:命題素材可能會超出教材
“對2009年高考樣卷進行分析后,我們可以發現,樣卷的命題制式是按照‘古今中外’順序排列的。并且,命題的視野更加開闊,主干知識覆蓋面廣。還有,能力立意是考試的一個立足點,希望考生注意。”主講歷史的金老師認為,新高考中的歷史應該會涉及到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和全球史觀的內容,以此來呈現教材的主干知識。
“命題的素材內容有可能超出教材乃至考試大綱的范圍”,金老師對于2009年高考有一些猜想。她認為今年歷史學科的思維含量會增加,難度略有提升;情景題會增加;思想史、社會生活史內容會增多;浙江的地方特色可能體現;開放性的題目有可能出現;自選模塊的難度不會很大。
考生不妨關注以下知識點:
1.時政熱點
中國史周年大事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859年:洪仁玕為振興太平天國,提出了《資政新篇》
1919年:五四運動
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人民解放戰爭,全國政協一屆,新中國成立
1979年:廣東福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優惠政策,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1999年12月20日: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世界歷史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
1789年7月: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在遠東和歐洲的新秩序;1919年3月共產國際成立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80周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79年:中美建交
1989年:東歐劇變(20周年,波蘭、德)柏林墻倒塌20周年
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建立。
2.人類生存與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問題
三農問題(土地問題);西部開發與區域經濟;中國與可持續發展;環太平洋經濟發展趨勢;環境保護和海洋問題;和平與發展;世界經濟與區域化和一體化;科技和知識經濟。
推薦閱讀:
09高考歷史必備高分手冊(根據歷年真題專項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