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歷史知識點 > 2025年高考兩極世界的形成

          2025年高考兩極世界的形成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21 21:33:10


          高考

            一、從盟友到對手

            美國“冷戰”政策形成的背景

            1、原因:

            (1)雅爾塔體系確立:

            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從右至左)出席雅爾塔會議

            1945年2月4~11日,蘇、美、英3國政府首腦在蘇聯克里木半島雅爾塔舉行的國際會議。又稱克里米亞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I.V.斯大林、美國總統F.D.羅斯福和英國首相W.L.S.丘吉爾以及3國外交部長 、三軍總參謀長和顧問們。

            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戰后德國民主化,準備在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等。

            討論了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戰后德國民主化,準備在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問題。

            除雅爾塔會議外,美英蘇三巨頭在二戰期間還召開了其他國際會議

            在1943年底召開了德黑蘭會議,1945年7——8月間召開了波茨坦會議。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在雅爾塔等國際會議上,美、英、蘇等國討論了結束戰爭、處理戰爭遺留問題和戰后和平等問題,達成若干協議,形成的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即雅爾塔體系。具體包括:美、蘇、法、英四國分區占領德國,蘇聯租用旅順和大連和海軍基地,日本的千葉群島(北方四島)交給蘇聯等等。

            ◆基礎:美蘇均勢

            “二戰”后,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 與軍事力量。軍事上,美國不但壟斷了原子彈, 還擁有1200多萬軍隊, 30艘航空母艦和1000多艘其他戰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個軍事基地。經濟上,美國擁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和最豐富的黃金儲備,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戰后初期,蘇聯總兵力接近美國,建立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僅作戰飛機的年產量就達40,000架,蘇軍駐扎在歐亞許多地區。在戰爭中,蘇聯大大擴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東歐領土。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顆原子彈制造成功,蘇聯成為戰后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

            ◆實質:在美蘇軍事實力均勢的基礎上,劃分了美蘇的勢力范圍。

            ◆作用: 這些協議確立了二戰后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即“雅爾塔體系”,它奠定了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雅爾塔體系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國際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主要國家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根本原因)

            二戰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力量如何變化?

            ①二戰后,西歐和日本的政治力量普遍衰落,而美國卻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

            二戰后蘇聯成了公認的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

            ②蘇聯的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敵視。

            二戰后,歐亞地區先后有12個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其中東歐8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亞洲4個(蒙古、朝鮮、越南、中國)。這說明,社會主義國家已越出一國范圍,社會主義力量不斷擴大,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增大。

            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一句話:“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3)美蘇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劇,蘇聯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直接原因)

            二戰結束后,法西斯勢力被消滅,美蘇戰時合作基礎消失了。戰后美國的國家利益是穩定資本主義制度,維持它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二戰后蘇聯實力不斷增強,而且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也在不斷發展。蘇聯戰后的目的在全世界擴大共產主義勢力,爭做世界霸主。這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敵視。雙方矛盾不可調和,雙方無法繼續合作,美蘇兩國從盟友變成了對手。在美蘇均勢基礎上二分天下,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全球對峙的兩極格局(世界)。

            (4)主觀:戰后美蘇兩國都抱有在世界范圍內擴展勢力的戰略目標。

            美國確立了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

            “美國今天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它強大。……這意味著,我們擁有這樣的力量,就得挑起領導的擔子并承擔責任。” ——杜魯門

            蘇聯,支持被壓迫民族的革命斗爭,擴大社會主義的影響,壯大社會主義的力量。

            2、冷戰開始:

            那么什么是冷戰呢?它的是如何開始的呢?

            “冷戰”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1) 含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目的:進攻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遏制共產主義

            (2)信號: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這是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發表的演說詞。他對在二戰時還是盟友的蘇聯大肆攻擊,呼吁西方國家共同對付蘇聯。這次演說發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的最初信號。

            (3)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政治表現):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表明美國公開放棄同蘇聯合作的政策,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美國除了政治上對蘇聯等社會主義采取敵對措施外,在其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呢?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對,有什么反應呢?兩級世界最終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兩級世界的形成

            美蘇“冷戰”

            美國除了政治上對蘇聯等社會主義采取敵對措施外,在其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一)馬歇爾計劃(經濟表現) :

            美國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實行了什么樣的冷戰措施?

            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沒有它,也就沒有政治的安定,沒有牢固的和平。我們的政策不是反對任何國家、任何主義,而是反對饑餓、貧窮、悲慘、混亂。……美國政府未來的援助,應該不僅是緩和物,而是徹底的治療。我們相信任何政府誠意協助工作的,必會得到美國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撓他國復興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們的援助。

            ──馬歇爾1947年6月在哈佛爾大學的演說

            1、馬歇爾計劃

            (1)概念: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借出席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并接受名譽學位的機會,提出美國幫助歐洲復興的建議,即“馬歇爾計劃”。討論馬歇爾計劃的經濟會議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舉行, 除蘇聯及其東歐盟國以及西班牙外的16個歐洲國家參加了會議。

            從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個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

            10%是貸款。因此丘吉爾把“馬歇爾計劃”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

            2、馬歇爾計劃要解決歐洲什么問題?美國實行此計劃想達到什么目的?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1) 目的:

            幫助西歐恢復經濟;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還企圖用馬歇爾計劃拉攏東歐國家。

            根本目的:穩定資本主義陣腳,遏制共產主義

            (2)提出者:美國國務卿馬歇爾

            馬歇爾計劃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

            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大規模運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魯門主義表現為公開赤裸裸的反共反蘇,而馬歇爾計劃則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控制歐洲,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共反蘇。

            (二)成立北約(軍事表現):

            (1)時間、國家、地點、條約:

            提問:除此之外,美國推行“冷戰”政策還有其他方式嗎?

            生:有。1949年,美、英、法等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2) 性質:

            矛頭指向蘇聯和東歐國家,實行集體防衛原則,是一個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軍事政治集團。

            北約成立后,美控制北約,把西歐各國納入美國全球戰略的軌跡。從軍事上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侗贝笪餮蠊s》“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標志著資本主義陣營的形成,加劇了冷戰的程度。

            (3)影響:它的成立是美國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重要行動,加劇了“冷戰”的程度。

            二戰后初期的世界形勢的基本特征: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兩極格局的基礎;美國實施“冷戰”政策,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進行遏制。

            蘇聯采取的針鋒相對的措施有哪些?

            經濟上針對馬歇爾計劃成立成立經互會、軍事上針對北約成立華約



            (三)經互會的成立:

            (1)時間、國家:

            為了與西方咄咄逼人的經濟封鎖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蘇、保、匈、波、羅、捷六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的經濟會議上協議成立經濟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同年4月,該組織正式宣布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經互會的宗旨是,通過經濟互助、技術合作和交流經驗,促進會員國的經濟發展。

            (2)目的:

            打破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

            (四)成立華約:

            (1)時間、國家、地點、條約:

            1955年5月5日,處于東西方對之前言的聯邦德國加入北約,加大了北約對蘇聯和東歐各國的威脅。為對付美國的擴張和威脅,1955年5月14日,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被通稱為“華沙條約”,根據這個條約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

            (2)性質 軍事政治集團

            《北大西洋公約》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因此,締約國同意如此種武裝攻擊發生,每一締約國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所承認之單獨或集體自衛權利之行使,應單獨并會同其他締約國采取視為必要之行動,包括武力之使用……

            《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如果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第一締約國應……個別地或通過同其他締約國的協議,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

            共同性質:兩大軍事政治集團

            影響: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3)影響:

            從此,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三、“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

            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北約”集團 15個國家的軍隊近 600萬兵力和“華約”集團 7個國家的軍隊 600萬兵力,雙方千萬大軍開始處于戰略對峙狀態。美國的 1626枚戰略導彈和蘇聯的1910枚戰略導彈,及雙方數以萬計的戰役核導彈,相互瞄準著對方成員國的軍事、政治、經濟目標,處于待機“按電鈕”之勢,進而導致軍備競賽,爭奪核優勢、航天優勢的斗爭愈演愈烈,國際形勢日趨緊張。只是雙方都害怕毀滅于世界上已掘有的130億--160億噸當量(相當于在廣島使用的 100萬顆原子彈的威力)的核武器中,誰也未敢啟動“核按鈕”,發動核大戰。

            (一)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相交織的局面。

            1、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形成了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的局面。

            德國分裂、朝鮮分裂、古巴導彈危機、侵越戰爭

            (1)德國分裂:

            ◆背景:

            ①二戰后,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領。東區歸蘇聯、西北區歸英、西南區歸美、西區歸法。

           、陔S著“冷戰”的開始,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的焦點。

            ③美蘇雙方未能就德國統一問題達成協議。

            ◆分裂: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柏林墻的修筑成為德國分裂的標志,是“冷戰”局面加劇的產物。

            它人為地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城市分為相互隔絕的兩部分,它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其結果必然會拆除。1989年下半年,東歐各國政局劇變。民主德國在向德國西部移民浪潮的沖擊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將存在28年零3個月的柏林墻推倒,促進了德國的統一。

            東德政府根據人民議院1961年8月12日通過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間修筑。目的是制止東德居民包括熟練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和西方勢力入侵,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墻。(原為鐵蒺藜圍成的路障,后改筑成兩米高、頂上拉著帶刺鐵絲網的混凝土墻。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線的觀察塔樓上設置警衛。)

            (2)朝鮮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區占領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北方由蘇聯占領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分裂:1948年8月15日,南朝鮮成立以李成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同年9月9日,最高人民會議批準成立以金日成為首相的朝鮮中央政府,正式宣告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從此朝鮮半島處于分裂狀態.

            ◆發展: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它是一場朝鮮和韓國之間的意識形態之戰,是美蘇爭霸在朝鮮半島的體現。美蘇中卷入其中,以朝鮮突襲韓國開始。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了抗美授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美國被迫簽訂停戰協定。

            (3)侵越戰爭:

            A越南人民抗法斗爭1945-1954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來北方的河內建立越來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殖民者重返越南。在南方成立西貢立國。為爭奪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法越戰爭。越南人民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迫使法國殖民者撤出越南北部。日內瓦會議決定,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通知,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成立越南共和國。

            B越南戰爭

            簡稱越戰,是越南共和國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越南民主共和國支持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 1961美國發動越南戰爭。

            ◆時間:1961年—1973年

            ◆結果:在越南軍民的英勇抗擊下,美軍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導彈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也屬于“冷戰”的表現。

            概念 :有稱加勒比海危機。1962年,在古巴總統卡斯特羅的邀請下,蘇聯準備在美國的南大門建立導彈發射場,從而引發了一場導彈危機。

            ◆原因:古巴革命勝利后,美蘇兩國都想插手古巴事務,古巴革命領導人卡斯特羅在勝利之初曾訪問過美國,但不久就宣布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在古巴的利益受到了影響。1961年美國策劃流亡美國的古巴人入侵古巴,遭到慘敗。但是美國人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繼續密謀顛覆卡斯特羅政權。古巴向蘇聯靠近,蘇聯以保衛古巴為名趁機滲入。1962年7月蘇聯開始向古巴運送導彈,準備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以改變蘇聯在核力量對比中的不利地位。

            10月美國飛機發現蘇聯,正在古巴修建針對美國的中遠程導彈發射場。美國人大為惱怒。10月22日肯尼迪總統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武裝封鎖古巴,并宣稱,如果蘇聯不立即城走這些導彈,美國將不惜武力。同時美國出動大批軍艦,封鎖古巴。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軍隊和北約各國軍隊也進入高度戒備狀態。與此同時蘇聯、古巴和華約組織各國也都做好相應的準備,戰爭一觸即發。蘇聯發表強硬聲明,表示要繼續對古巴提供軍事援助,要對美國的威脅進行堅決的回擊。但是11月蘇聯撤走42枚導彈。

            ◆結果:美國武裝封鎖古巴,經過對峙和談判,蘇聯最終從古巴撤走導彈,危機結束。

            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雙方軍事對抗激化的產物。

            2、美蘇兩國未發生大規模的直接武裝沖突,從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從柏林危機到古巴導彈危機再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爆發可以看出,美蘇在全球的爭奪始終沒有停止。“冷戰”使世界分裂成兩大對立陣營,互相之間充滿敵意和不信任,給世界帶來動蕩不安。但是,美蘇兩國未發生大規模的直接武裝沖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3、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

            4、使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下

            (二)如何評價“冷戰”

            (1)積極作用:

           、儆欣诰徑馐澜缇o張局勢,在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雅爾塔體系消除了德日兩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有資格打世界大戰的美蘇兩國又長期勢均力敵,使雙方均不敢貿然行事。這種建立在大國均勢基礎之上的國際秩序,雖然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但卻使大國行事時有一定的約束。

           、谙鄬Ψ定的國際環境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多極化格局的出現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并進一步影響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2)消極作用:

           、俅蛏狭藵夂竦拇髧鴱姍嗾紊剩瑹o視弱小國家利益,導致戰后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②擅劃國界,分裂國家的做法,種下了不穩定的禍根,導致日后世界的紛爭和不安寧。

           、蹜鸷髢纱蠹瘓F日益演變成美蘇聯各超級大國的工具,為謀求霸權,兩強展開長期的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導致世界局勢長期緊張動蕩。

           、軆蓸O對峙的格局下,國際經濟秩序長期得不到改善,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的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中文字幕性|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2022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欧美麻豆久久久久久中文|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