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2)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08 21:59:38
能量流動的特點
〖資料分析〗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3.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過該營養級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為排出物、遺體或殘枝敗葉不能進入下一營養級,而為分解者所利用;還有一部分未能進入(未被捕食)下一營養級。所以,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營養級。
4.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講述〗生命活動離不開能量,生物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能量才能維持生存;在生物獲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貯存于生物體內;由于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動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著消耗的總能量越多。
〖板書〗能量流動的特點:
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2.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旁欄思考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一般情況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時候會出現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由于生產者(浮游植物)的個體小,壽命短,又會不斷地被浮游動物吃掉,所以某一時刻調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動物的量。當然,總的來看,一年中流過浮游植物的總能量還是比流過浮游動物的要多。與此同理,成千上萬只昆蟲生活在一株大樹上,該數量金字塔的塔形也會發生倒置。
〖板書〗三、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思考與討論2〗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桑基魚塘”的設計理念是從人類所需出發,通過能量多級利用,充分利用流經各營養級的能量,提高生產效益。
〖調查〗參考調查點:稻田生態系統
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生產者:水稻、雜草、浮游植物等;
(3)消費者:田螺、泥鰍、黃鱔、魚、青蛙、浮游動物、昆蟲、鳥類等;
(4)分解者:多種微生物。
〖問題提示〗
1.生產者主體是水稻,其他生產者有雜草、浮游植物等。農民主要通過噴灑除草劑,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雜草的生長。
2.初級消費者有:田螺、浮游動物、植食性昆蟲、植食性魚、鳥類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蟲和鳥類等往往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魚數量較多時也會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農民采取噴灑農藥、豎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減少這些動物的危害。
3.次級消費者有:泥鰍、黃鱔、肉食性魚、青蛙等。一般而言,這些消費者對水稻生長利大于害。農民通過禁捕,或適量放養等措施,實現生態農業的目標。
4.農民對秸稈的傳統處理方式有焚燒或填埋等;現代農業提出了綜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稈可作為多種工業原材料,還可以用來生產沼氣,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5.主要通過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6.通過稻田養魚等措施,實現立體化生態農業;通過建造沼氣池,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
〖技能訓練〗分析和處理數據
〖提示〗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計算公式是(12+18)/12×2675,這些葡萄糖儲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計算公式是EG=MG×1.6×107);
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計算公式為ΔE呼=ΔMG×1.6×107);
這些玉米在整個生長季節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1.3972×1011kJ(計算公式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陽能的比例是23.4%;
這塊玉米田的太陽能利用效率是1.64%(計算公式為η=1.3972×1011/8.5×1012)。
〖小結〗見板書。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
基礎題
1.A。2.D。3.B。
拓展題
⑴略(2)圖b所示生態系統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還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學能的形式被人類再度利用,因此,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物質總是由有序朝著無序的方向(熵增加)發展。硅藻能利用獲取的營養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釋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質由無序向有序的轉化,維持其生命活動。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