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08 21:59:38
高三這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考網陸續的整理了一些全國各省市優秀教案供廣大考生參考。
一、教學目標
1.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3.嘗試調查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探討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應該先吃雞,再吃玉米(即選擇1)。若選擇2,則增加了食物鏈的長度,能量逐級遞減,最后人獲得的能量較少。
〖問題〗以“本節聚焦”引起學生再次的思考。
〖板書〗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講述〗
(1)幾乎所有生態系統的能量源頭是太陽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固定下來,這是生態系統繁榮的基礎。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夠為下一營養級消費的能量。所以,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植物的多少決定了生物種類和數量。在氣候溫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種生物就會非常繁榮,熱帶雨林就是這樣的情況;在氣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難生長,各種生物的數量都很少,顯得荒涼而冷寂;
(2)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時,每一營養級都有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3)生物的遺體殘骸是分解者能量的來源。
〖思考與討論1〗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
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動、轉化后,一部分儲存在生態系統(生物體有機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發至無機環境中,兩者之和與流入生態系統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動是單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