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形對人文地理要素的影響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22 18:48:39
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游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是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
1地形對于人文地理的影響
(1)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首先,地形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在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平原區適合發展種植業。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發展種植業,坡度大于25°發展林業或養殖業;如我國的亞熱帶紅壤丘陵地區,從山麓到山頂可依次發展種植業→果園→毛竹(或經濟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影響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平原區機械化水平較高,山區機械化水平較低。
(2)地形對于工業的影響
地形對工業影響總體較小。但也要考慮特殊工業對于地形的考慮,如需要大面積廠房的工業會選擇地形較為平坦的地區,有利于施工。
有污染的工業盡量不要分布在盆地,因為盆地地形較為封閉,靜風頻率過高,導致通風不暢,同時易產生逆溫現象,不利于環境保護。
同時地形也不利于市場的拓展,影響其經濟腹地。在產業轉移的時候也會影響其空間的變化。
(3)地形對交通運輸等工程建設的影響
①影響交通運輸線的走向與形狀。丘陵山地交通運輸線一般分布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形態上一般呈“之”字型,平原地區交通運輸線呈網狀分布。
②影響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山區交通運輸方式多以公路為主。港口也需要陸域平坦,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
③影響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區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低于山區。
④影響交通運輸網的密度。山區交通網密度小,平原區密度大。
另外,許多工程建設需考慮地形地質因素。如水庫需要避開斷層,壩址多選擇在峽谷處,隧道多修筑在背斜部位等。
(4)地形對于文化的影響
主要體現在文化的傳播、語言的差異、信息交流等方面。如山地文化的形成、一些特殊語言、民族、建筑等都會因為特殊的地形閉塞得以保留和傳承。
2地形對自然因素的影響
(1)地形對氣溫的影響:地勢低的地方氣溫比較高,地勢高的地方氣溫比較低;高大山地面迎冷空氣的一側,冬季氣溫很低,杯子冷空氣一側比較溫暖。例如我國秦嶺北側山麓地帶,氣溫比較低,秦嶺南側的四川盆地冬季比較溫暖。
(2)地形對降水的影響:高大山地面迎暖濕空氣的一側,降水比較豐富,背風一側降水較少。例如臺灣山脈東側的降水明顯比西側多。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乞拉朋齊成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3)地形對光照的影響:山地面迎暖濕空氣的一側,陰雨天氣多,光照不足。背風一側降水比較少,光照比較充足。高大山地或高原的頂部,空氣稀薄,光照充足。例如我國的青藏高原上氣溫低,熱量不足,但是光照充足。高大山地的陽坡光照充足,陰坡光照不足。
(4)地形對植物分布的影響:緯度相同的情況下,海拔低的地方熱量充足,可以試著喜溫植物。高海拔地區熱量不足,只能生長耐低溫的植物。由山麓到山頂,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帶。例如珠穆朗瑪峰、橫斷山脈等高大山脈,都形成垂直分異的植物帶。
(5)地形影響氣壓:高海拔地區氣壓低,空氣稀薄。低海拔地區氣壓高,地勢引起的氣壓差異,會形成熱力環流,影響當地氣候。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