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震相關知識匯集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21 10:22:50
(一)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老百姓俗稱為地動它就像刮風、下雨、洪澇、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經常發生的一種突發性自然現象。
一次大的破壞性地震,尤其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或城市,在幾十秒、甚至幾秒鐘內就會使成千上萬的人在地震中喪生,成百上干幢建筑物淪為廢墟,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
公元1556年,陜西華縣發生81/4級大地震,據史料記載,死亡83萬人;1985年8.1級地震,財產損失約60億美元;人們對1976年發生在我國唐山市的7.8級地震,至今還記憶猶新,這次大地震使擁有百萬人口的唐山工業重鎮,頃刻間變成一片廢墟,死傷40余萬人(死24.2萬人,傷16.4萬人),造成百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震后,國家投入巨資重建新唐山,整整用了10年時間。
(二)地震的分類
1.根據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又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構造地震――由于地殼深處巖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四川省的天然地震幾乎全部屬于構造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四川省近代沒有火山活動,也沒有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溶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巖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采的礦區。
某些人為的原因,如工業爆破,礦山開采,核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面劇烈振動,稱為人工地震。這類地震影響范圍小,不會造成大的破壞。
2.根據震源深度的不同,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稱為淺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淺源地震。四川省所有的地震都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5至30千米之間,這類地震對人類造成的威脅最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至300千米的稱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稱為深源地震。目前記錄到的最深的地震大約為720千米。深源地震一般不會造成破壞和災害。
3.根據震中距的不同,分為遠震、近震、地方震。
遠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稱為遠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至1000千米內的地震稱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內的地震稱為地方震。
例如,1998年11月19日發生在云南省寧蒗縣的6.2級地震,對于與寧蒗縣相鄰的四川省鹽源縣來說,是地方震,對于成都、西昌等地來說,是近震,而對于北京來說就是遠震
4.按照震級的大小,也可以對地震進行分類,我國通常分為以下幾類:
微震--震級小于3級的地震;
弱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4.5的地震;
中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4.5級、小于6級的地震;
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級的地震。也有人把震級等于或大于7級的地震稱為大震。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