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高中歷史魏晉南北朝時期階段特征
2024-11-08 16:31:41網絡整理
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年):戰火連綿,政局動蕩,封建國家分裂。但社會經濟在曲折中仍有進步,南方的開發初見成效,文化領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漢族與內遷邊疆民族從沖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1.政治上:南北政權并立對峙、政權更迭頻繁;北方混戰,南方相對穩定,中央集權制被削弱;北方政權制度不斷創新,南方政權因循守舊,形成北強南弱趨勢,最終北方統一南方;逐步形成三省體制,九品中正制推行,門閥士族政治特色鮮明,成為這一時期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律令儒家化,用儒家思想解釋律令,目的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地方行政制度分為州郡縣三級制。
2.經濟上:北方農耕經濟一度遭到嚴重破壞,孝文帝改革實行均田制曾一度推動北方經濟的發展;北民南遷,南方局勢相對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士族莊園經濟與寺院經濟占有重要地位;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南北朝時發明灌鋼法;北朝燒制出成熟的白瓷;商業領域出現草市,戰亂不斷使商業發展受到影響,商品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較低。
3.思想文化上: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分裂、士族、佛道和融合);玄學興起(道家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和名家邏輯,以“清談”為主要討論問題方式);佛道盛行(沖擊儒學地位,三教并行,思想活躍,呈現多元化特征,體現了民族交融的特色);士人群體的形成,推動了書法、繪畫、文學等藝術發展;隸書和行書盛行,漢字發展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國子監是古代中國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科技在諸多領域取得新成果(數學-祖沖之-圓周率值》、農學-賈思勰-《齊民要術》和地理學-裴秀-《禹貢地域圖)。
4.民族關系上:北民內遷,中原人南遷,胡族漢化,漢族胡化,出現民族交融局面;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漢族與內遷邊疆民族從沖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1)特點:以漢為主;相互學習、方式多樣;(2)實質:封建化、農耕化;(3)影響:統一多元文化、奠基隋唐文化大繁榮;促進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加強民族團結,為統一王朝出現奠基。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