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高一歷史必修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2024-11-08 15:16:01網絡整理
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一、新時期外交的政策的調整
1、背景:
(1)國際:國際秩序中多極化趨勢出現西歐和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壯大,沖擊兩極格局
(2)國內:改革開放的需要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作重點轉移。需要長期和平的穩定環境
(3)決策因素:鄧小平提出新論斷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預測世界格局的多極化。
2、內容:
(1)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看法的改變:1985年,鄧小平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論斷。
(2)新時期獨立自主外交原則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
3、影響:
(1)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安定的國際環境;
(2)促進了第三世界的發展壯大,成為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不可忽視的力量;
(3)促進了同中國建交的熱潮。
二、活躍的多邊外交
1、背景:
(1)國內: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綜合國力的提高。
(2)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展、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2、目的: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發揮大國積極的作用。
3、主要活動史實:
(1)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教科文組織;知識產權、裁軍、恢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代表權。參與人權組織、原子能機構組織;積極參與聯合國為何行動等。
(2)2000年9月,倡導五大理事國首腦第一次舉行會晤。
三、推進新型合作組織
1、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10月,中國上海成功主辦了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議的主題是“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2、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1)背景:面臨共同問題:邊境走私、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動、邊境貿易、邊境資源的開發……
(2)合作領域:政治、安全、外交、經貿、文化等方面全面互利合作.
(3)主要活動:
最初,“上海五國”是一個討論和解決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信任與裁軍的元首會晤機制。
(4)意義: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進程是當代國際關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實踐,他豐富了
由中俄兩國創始的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它提供了以大小國家共同倡導、安全先行、互利協作為特征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對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