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歷史開源清流引渠--歷史高考復習沖刺的三要訣
2024-11-05 15:20:35網絡整理
歷史復習已到沖刺階段,隨著單元復習的結束,專題復習的深入,以及記憶量的加劇和模擬考次數的增多,許多同學一片茫然,感覺到知識的盲點越來越多。如何合理高效地安排最后幾十天的復習,沖出歷史學習的瓶頸,掌握開源、清流、引渠這三大要訣至關重要。
開源:結合考綱落實雙基
歷史高考的成敗取決于課本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離開“基本史實,基本線索”這一源頭主干知識,任何能力的建構都只能是空中樓閣,“開源”便是對課本雙基知識的反復記憶和深刻理解。
由于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分布在教材中的“基本史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記憶,為了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復習應對照《考試說明》的內容逐一落實課本知識點,包括涉及的地圖、插圖、注釋,并適量補充相關的詩、詞、聯、謎、典故、圖片等,利用填空、選擇、列舉、問答等最基本題型反復檢查,并將重點內容整理、默寫到筆記本上。基本時間線索分布在課本后面的《大事年表》中,熟練掌握《大事年表》中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和大致時間段,是歷史學科的最基本要求。上海版教材中外合編的體例和高考小論文題目中強調世界背景的趨向,凸顯了課程目標中開放精神和全球意識教育的宗旨,而每章開頭的引言不僅是教材內容的濃縮,也是中外結合的典范,更是復習由厚到薄的捷徑,尤其應引起高度重視。
“開源”沒有太多的訣竅和捷徑,記憶需要靠下苦功夫和堅強的毅力。只有腳踏實地、堅韌不拔才能保證源頭活水的汩汩不絕。
清流:學以致用突破難點
“清流”指通淤排阻,在識記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升華和運用。無論是“能力”還是“素質”,只有在運用已學的知識、技能、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或表現。因此,“學以致用”是高考復習的“突破口”。
首先要善于運用基本歷史理論去分析問題。復習時要注意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個性與共性、繼承與發展、偶然性與必然性、因果關系等去理解分析歷史現象,用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國家、政黨等理論揭示社會規律,并有意識地將其運用到試題的解答中去,突破思維的障礙。
其次,理清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歷史的發展是前后相繼,奔騰不息的,但是一段時期又有不同的個性特征。階段特征便是要在縱中求橫,準確理解豐富多彩的歷史層面。“中國古代史”以中華文明的演進為主線,可分為“華夏文明之路的起點———先秦、華夏文明的雛形———秦漢、華夏文明的豐富———三國兩晉南北朝、繁榮昌盛的隋唐文明、多元文化碰撞與交融的宋元文明、拓展與停滯的明清文明”共六個階段。每個階段從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往、民族關系等側面勾勒其時代特征。世界歷史以生產力發展為主線,包括“工場手工業時期的世界和中國、蒸汽時代的世界和中國、進入電氣時代的世界和中國、信息時代的世界和中國”四大歷史階段。世界史階段特征,圍繞資本主義發展歷程、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關系四條主線,突出文明演進的軌跡。中國近現代史部分以恥辱史、抗爭史、探索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史四條線索組織材料,突出社會的轉型與中國近現代歷程。
第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每一種題型都應側重不同能力要求進行專項訓練:選擇題要注重黑字,理清時間順序和邏輯結構;簡釋題要簡明扼要,直奔主題,看分賦點,答案完整;問答題要理清所問,要點全面,高度概括,史論結合。小論文要開門見山,主題突出,中外結合,要言不繁,材料完備,書寫規范。
第四、考前一月,整理試卷。保證已經練習過的試題的正確率,剔除同類試題,整理經典題型和訂正錯題,適當模擬訓練,保持良好的應試狀態。
引渠:把握方向深化重點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