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統編版 《夢游天姥吟留別》(2)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04 21:09:43
明確: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臺,從而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
小結第一段:寫入夢之由。天姥山時隱時現,勝似仙境,高聳入云,橫貫天際,氣勢簡直超出了五岳而蓋壓赤城山,詩人充滿了向往之情。
。ㄈ┱b讀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
思考: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寫出每幅圖景的句子。
。1)寫“月下清麗之景”的句子: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2)寫“日升明快之景”的句子: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3)寫“山中奇幻之景”的句子: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4)寫“天空盛大之景”的句子: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5)寫“夢醒”的句子: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2.品味重點字詞:飛、送、殷、栗、驚等(點名回答)。
明確:“飛”“送”兩字先后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夢游路上那種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殷”“栗”“驚”分別活用為動詞、使動、使動。
3.點名或分組讀每一幅圖景,再次品味詩的妙境。
小結第二段:寫夢游幻境—飛度鏡湖—登山覽勝—洞天仙境—夢醒若失。
。ㄋ模┱b讀并分析③段
1.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樣的思想性格(講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經歷及思想性格作提示)?
明確:“別君”二字照應題目“留別”。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的虛無感傷的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消極避世的思想。然而我們并不能因此而過多地苛責李白。在污濁的封建官場,該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沒了自我,沒了人格,詩人不可能改變當時的社會環境,能夠如李白這般傲岸不屈、潔身自好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2.作者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后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小結第三段:寫出夢慨嘆:蔑視權貴,傲岸不屈。
揭示全詩主旨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四、聯系全詩小結
英國詩人柯爾律治說:“詩的各個部分都是相互支撐相互解釋的。”讀至此,再體會①②兩段,我們心里豁然開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體現了詩人所羨慕的人格形象嗎?富麗堂皇,超脫塵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詩人對世俗生活的超越,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嗎?抒情主人公最后發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為夢中圖景心旌激蕩的結果嗎?我們知道了,詩人對壯麗奇偉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驅動,雖然有苦悶,但洋溢著熱情!詩歌也由此氣勢流注,奔放飄逸,形成了內在強大的精神力量。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