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地理自然資源與自然災害知識點
2024-11-04 10:10:41網絡整理
1、地震線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遞減
②影響因子:震級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淺,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質構造上斷層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木房)。
2、沙塵暴現象
①我國典型地區:西北;華北地區
②產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a、氣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春季大風日數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 d、近沙源地。 B、人為原因:a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破壞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c開礦。
③治理措施:a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b控制載畜量;c營造“三北防護林;d退耕還林、還牧;e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f禁止采伐發菜等
3、泥石流爆發的條件
地形條件:山區坡陡谷深 巖石條件: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質多
植被條件:植被覆蓋率較差 氣象條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匯聚時,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和礫石的洪流就會沿山谷奔騰而下形成泥石流災害
4、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處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巖石破碎, ②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為原因:對植被的破壞。治理措施:恢復植被
5、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所造成的氣候異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臺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西北太平洋熱帶風暴(臺風)的發生個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個數均較常年減少。
其次是我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干旱,通常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我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于我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我國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干旱、高溫。
第三是我國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的次年,在我國南方,包括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
最后,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6、能源問題
(1)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
(2)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3)我國主要的核電站: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秦山;江蘇-田灣等。
建設原因:常規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①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④ 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⑤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⑥ 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5)中哈輸油管道的建設是兩國雙贏的結果原因:
① 哈薩克斯坦可以將石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哈薩克斯坦沿線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② 中國可以減少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加石油進口的多元化;中國將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陸路石油來源;管道處于亞洲內陸,輸油線路安全;就近可以節省運輸費用。
(6)我國西南部能源輸出省卻出現能源緊張原因:① 降水減少,河流徑流量變小,水力發電受到限制;② 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7)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影響:
① 對西部的意義:a. 改變西部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生態建設,利于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b.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c. 增加就業機會;d. 有利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② 對東部地區: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環境。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