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淺談高考物理中力電綜合問題的解決策略
2024-10-24 10:06:51網絡整理
王邦雙
四川省劍閣縣開封中學(628300)近年,“3+綜合”能力測試試題,遵守大綱要求,堅持了以"能力考查"為立意的命題原則,就其試題結構而言,主要是學科內的綜合考查,以力、電知識為載體的綜合命題是科內綜合的主要形式之一。
1力電綜合問題的主要特點
力學中的靜力學、動力學、動量和沖量功和能等部分,與電學中的場和路有機結合,出現了涉及力學、電學知識的綜合問題,主要表現為:帶電體在場中的運動或靜止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或靜止;交、直流電路中平行板電容器形成的電場中帶電體的運動或靜止;電磁感應提供電動勢的閉合電路等問題。這四類又可結合并衍生出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從歷屆高考中,力電綜合如下特點:
1.1由于氣體大量被刪除,力電綜合問題不可避免地成為高考的命題熱點。
1.2力、電綜合命題多以帶電離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中導體棒動態分析,電磁感應中能量轉化等為載體考查學生理解、推理、綜合分析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1.3命題在能力立意下,慣于陳題出新、情景重組,設問巧妙變換,具有重復考查的特點。
1.4力電綜合問題思路隱蔽,過程復雜,情景多變,難度較大。
1.5力電綜合問題以內容的綜合方式來劃分,可分為“積木式”題型和“混合式”題型。
“積木式”——題目中以時間為序,包含著前后連貫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各個過程都遵循本身的規律,前后過程之間又相互牽連。
“混合式”——題目中所描述的物理現象包含著幾個同時出現的物理過程,它們交織在一起,互相聯系,制約,影響。它是以考查能力為核心,將某些物理知識圍繞這個核心來編制成題。
2解決力電綜合問題容易出現的失誤
2.1不能對帶電體進行全面的受力分析,常出現漏力的情況,導致錯誤。
2.2分析帶電體的運動時,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套用重力場物體運動的經驗主觀臆斷,導致錯誤。
2.3對力學中規律(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動量守恒定律等)在場中的適用性感到困惑,不能據帶電粒子的受力及運動情況,靈活選擇力學規律。
2.4不能正確讀出物體運動的位置和環境的信息[在哪個平面或空間運動,豎直還是水平,粗糙還是光滑]。
2.5物理量是矢量還是標量,數據前用“+”號還是用“-”號,未注意區分。
3力電綜合問題復習備考的策略
綜合能力考試更多地考慮學科內的綜合,即考察學生對學科內不同部分,環節,要素之間內在聯系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學科知識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考中,最復雜的題目往往是力電綜合題。但運用的基本規律主要是力學部分的,只是在物體所受的重力,彈力,摩擦力之外,還有電場力,磁場力(安培力或洛侖茲力)。復習中解決好此類題的關鍵:一是明確電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二是正確應用力學的基本規律;三是遷移力學知識中靈活多變的方法。因而復習備考時,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教學:一、系統梳理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扎實雙基。
高考中通過力電綜合問題考察的知識板塊如下:
力學部分:
3.1運動學——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3.2靜力學——力和物體的平衡。
3.3動力學——牛頓運動定律。
3.4功能關系——力對空間的累積作用。
3.5動量和沖量————力對時間的累積作用。
4電學部分
4.1“場”——電場,磁場,粒子在場中的運動(在電場中的加速、偏轉,在磁場中的圓周運動等)。
4.2“路”——直流電路,交流電路。
以能力為立意的第二輪復習過程中,重視將所學的概念和規律放到整個高中物理的大背景下進行重新審視,定位,將各部分知識聯系起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系統梳理知識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清理知識死角。高中物理中除了那些主干與核心知識以外,《考試說明》要求的I類知識點,這些內容,要求都不高,而如果遺忘了該知識點,由于存在知識死角而造成的失誤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第二階段必須清理一次死角知識,也就是“查漏補缺”。
5提高審題能力
解題都是從審題開始的。審題過程是提取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過程。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而且包括嚴肅認真細致的作風,實是求是按規律辦事的態度和良好的應試心理等非智力因素。高考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兩種:一種是看不懂題;另外一種是看錯題。大多表現為低級錯誤教師稍加點撥就使之豁然貫通,表面上看來學生“粗心,馬虎”,實質上還是審題能力不高的表現。
目前高考增加應用性試題,這類聯系實際的試題往往閱讀量較大,對審題能力的要求更高。在復習時,要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5.1看懂題目的文句。
5.2弄清題目所描述的物理現象。
5.3選定研究對象,涉及到力學問題的,要對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同時作受力圖)。
5.4依次分清要研究的對象所經歷的前后物理過程或狀態(力學方面的運動分析,電學方面的電路分析與場分析等,并畫出示意圖)。
5.5明確每個過程或狀態所對應的物理模型,物理知識,物理規律和物理量。
5.6注意尋找出隱含條件,明確已知量和所求量。
6整合物理思維方法,提高分析解決能力
綜合能力測試注重對科學思想、方法和精神的考查。分析解決力電綜合問題,要注重運用在物理學習中培養的思維方法。
6.1解決力電綜合問題,要注重掌握好兩種基本的分析思路:一是按時間先后順序發生的綜合題,可劃分為幾個簡單的階段,逐一分析清楚每個階段相關物理量的關系,弄清前一階段與下一階段的聯系,從而建立方程求解的“分段法”,一是在同一時間內發生幾種相互關聯的物理現象,須分解為幾種簡單的現象,對每一種現象利用相應的概念和規律建立方程求解的“分解法”。
6.2力電綜合題運用的基本規律主要是力學部分的,只是在物體所受的重力、彈力、摩擦力、之外,還有電場力、磁場力(安培力或洛侖茲力)。要特別注意磁場力,它會隨物體運動情況的改變而變化的。
6.3注重通識通法,不要片面追求解題的技巧,一定要把常用的解法掌握熟練。
解決力電綜合題時,通常運用力與運動或功與能的觀點確定解題的思路。采用“能守恒先守恒(即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不守恒用定理(即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牛頓定律加運動學公式來保證”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研究某一物體所受到力的瞬時作用力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或加速度)時,一般用力的觀點解決;研究某一物體受到力的持續作用發生運動狀態改變時,一般選用動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時優先考慮到動能定理;對象為一系統,且它們之間有相互作用時,優先考慮兩大守恒定律,特別是出現相對路程的則優先考慮能量守恒定律。一般來說,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比用力的觀點解題簡便,因此在解題時優先選用這兩種觀點;但在涉及加速度時必須用力的觀點。有些問題,用到的觀點不只一個,特別是高考中的,常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聯合求解,或用動量觀點與力的觀點聯合求解,有是甚至三種觀點都采用才能求解,因此,三種觀點的應用不要絕對化。
6.4注重兩個“翻譯”即把實際情景“翻譯”成物理語言,再把物理語言“翻譯”成數學語言。也就是說:通過對試題提供的實際背景材料的分析與提煉,建立起相關的物理模型,對所建立起來的物理模型應用物理原理,然后用數學公式、函數圖象等進行表達,再通過數學方法求解。
6.5明確最基本的思維方法:分析法與綜合法。
分析法——從所求量出發,根據一系列的公式、定律。最終和已知量聯系起來,即所求量完全可用已知量來表示。
綜合法——從題目的已知量出發,根據一系列公式、定律。遞推有關物理量,最終得出所求量為止。
6.6重視類比法解題,有目的的進行變式教學。
重視類比法并進行變式訓練,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收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模糊為清晰、化生疏為熟悉的效果。
“論述題”的表述大致同于計算題,既要求“論述”(即要求寫出理解的主要根據乃必要的說明等),也要求作必要的計算(包括必要的數字計算或文字計算)。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