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過秦論》 1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二語文教案:《過秦論》 1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15 17:17: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用事實作根據論證中心論點的寫法。

            2、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諷今、勸諫漢文帝施仁政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進步意義。了解賈誼的政治主張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3、理解課文中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熟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段。

            教學重點:

            1、加強誦讀、理解文章結構層次及寫作意圖。

            2、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

            教學難點:

            認識賈誼對秦代暴政的批判——“仁義不施”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概聽說過“弱肉強食”這一成語吧,在自然界這似乎是一條法則,但在人類社會,這條法則常常會被打破。在兩千多年前,秦朝國力還是那樣的不可一世,一場農民戰爭就打破了開國者千秋萬代的夢想,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為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過秦論》。“過秦”就是“指出秦的過錯”,那秦之過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過秦論》寫作意圖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洛陽人。他生活在西漢初期,由于此前經過500多年的戰爭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他極力主張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評時政。《過秦論》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寫的,論“古”是為了說“今”。“過秦”課本注釋1,意思是指出秦的過失,過,這里是動詞。

            二、概括全文布局

            1.先按表達方式將全文分為兩部分。

            (1)記敘部分:寫秦王朝的興亡過程(前四段)敘史實

            (2)議論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最后一段)析原因

            2.再分析記敘部分的層次,可分兩大層。

            (1)興起的過程(前三段)

            (2)滅亡的過程(第四段)

            三、講讀課文

            (一)誦讀第1段。

            在誦讀練習中以提問方式明確本段的內容要點:

            ①秦的地理優勢;

            ②秦孝公的政治野心——統一天下

            (席<像席子一樣地,名作狀>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③基本國策(內立法度,務耕織,修<整治、修理>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成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之崛起----雄心勃勃----興

            (二)誦讀第2段。

            1、提問:本段敘述了哪幾位秦國國君時期的事?

            明確: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國君。

            2、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莊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間長達90年,作者是怎樣敘述這90年間的歷史的?

            明確:

            ①將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間的事情集中到一點上來寫:秦的領土日益擴大引起諸侯恐懼,以諸侯反襯秦。孝文、莊襄二朝則一筆帶過。這是從總體上看。

            ②寫秦擴大領土,按南、西、東、北四個方位說,顯出其軍事力量無比強大;寫諸侯,按“合從締交”“約從離衡”“從散約解”的順序說,并極力渲染其聲勢,以反襯秦人困諸侯之易(“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這是從局部來說的。

            秦之擴張----所向披靡----強

            3、本文題目是“過秦”,這兩段說到秦的過錯沒有?既然沒有,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為下文作鋪墊,以統一過程中的強大跟后來的迅速滅亡做對比。

            (三)誦讀第3段。

            1、先默讀一遍,說說秦始皇的.過錯是什么。

            明確:找出寫過錯的那一層(“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概括秦始皇的對內政策。(愚民、弱民、以民為敵。)

            2、劃分全段層次:

            ①首句寫秦始皇統一全國,只有一個意思,卻連用四句來表達,為什么?

            明確:這是中國空前的統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鋪排;極言秦王朝的無比強大。

            ②次寫擴大版圖,有什么作用?

            明確:仍是極言秦王朝的強大。

            秦之統一----勢如破竹----盛

            ③寫秦始皇的對內政策這一層的要害是什么?

            明確:施行暴政,“不施仁義”,為結論張本。(“誰”“何”都是疑問代詞用如動詞,由此引申出“呵問他是誰”的意思。)

            以上二小層可合并為一層:寫秦始皇對內、對外的政策。

            ④末句寫始皇的設想,有什么作用?

            明確:反襯秦王朝滅亡之迅速。

            秦之覆滅----施暴政----怨聲載道----亡

            3、本段在全文結構中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上文寫秦日益強大,為統一奠定了基礎,本段寫統一后的措施說明秦已從攻勢轉為守勢;正因為措施不當,才導致了它的迅速滅亡,所以下段接著寫它的滅亡,作者“過秦”之意盡在其中。

            (四)誦讀第4段。

            默讀一遍后概括本段大意:陳涉起義,天下云集響應,并起亡秦。

            1、開頭寫始皇余威,有什么作用?

            明確: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

            2、作者寫陳涉起義的一段話中,要害是哪一句?

            明確:“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3、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全國人民不滿秦王朝的統治。

            4、它為下文哪一句作鋪墊?

            明確:“仁義不施”。

            5、“將數百之眾”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

            明確:“百萬之師”——秦人能打敗九國“百萬之師”,而不敵陳涉“數百之眾”,可以發人深思。

            6、“斬木為兵”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

            明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7、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收兵”不足以遏止人民的反抗。

            秦之覆滅----起義軍----一敗涂地----亡

            (五)誦讀第5段。

            ①第一層(開頭至“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對比論述九國之師和陳涉之眾的力量。開頭指出秦王朝的優勢仍然存在,這是對比論述的前提。對比則表明陳涉的地位和農民軍的武器及素質遠不如九國之君及其部隊。要害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這八字,是為全文的結句設伏的。

            ②第二層(“然秦以區區之地”至結句)

            照應全篇,歸納中心論點。“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照應第1、2段,“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照應第3段,“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照應第4段。“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為全文中心論點。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四、總結全文

            探討本文怎樣使用對比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

            明確:

            ①縱向對比:秦統一全國前對諸侯處于攻勢;統一后對全國人民處于守勢,是為了說明“攻守之勢異”這一點的。秦統一全國前由弱到強,原因是“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是“施行仁義”;統一后油強變弱,原因是“廢先王之道”,不施行仁義,逐漸衰弱直至滅亡也是必然結果。

            ②橫向對比:

            a、秦國和六國。反襯秦國的強大,指出秦歷代君王“因遺策”,施行仁政。

            b、秦朝和陳涉。雙方地位、才能、軍隊、武器懸殊而弱小的陳涉能一呼百應,因秦不施仁義

            c、陳涉和九國之師。九國之師擁有大批謀士、精良武器和訓練有素的士兵無法戰勝秦國,而一群斬木為兵的農民軍卻戰勝了秦國,這說明秦的暴虐無道已使它失去天下之民。
           

           

                 相關推薦:


            高二語文教案匯總


            高二語文教案:《陳奐生上城》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中文字幕AV中文字无码亚| 久久久久无码中|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愛妃視頻)国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愛妃視頻)国产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愛妃視頻)国产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一区图|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 av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www无码乱伦|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