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吃零食的壞習慣
2024-10-15 15:54:53網絡整理
近十年來,中國兒童(兒童食品)青少年(少年食品)零食消費呈總體上升趨勢。2007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食品所開展中國居民零食專項調研顯示,60%以上3至17歲兒童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最近發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將零食分為“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和“限制食用”三個推薦級別。其中,“棉花糖、油(油食品)炸雞翅、膨化食品、巧克力派、炸薯片”等被列為限制食用零食。
本期健康(健康食品)周刊特邀營養學家解讀《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盤點5大不當食用零食而導致兒童青少年體重增加、營養不良或損傷胃口等的壞習慣。
習慣一:飯前2小時亂吃零食
童童今年12歲,體重超過52公斤。原來,每天放學后,童童就讀的中學門口簇擁著許多小攤販,小吃花色繁多,應有盡有:炸雞翅、羊肉串、烤魷魚……每天放學回家路上總是邊走邊吃;一回到家,一貫寵愛他的奶奶生怕他在學校吃不好,連忙端出各種巧克力派、薯片薯條、可樂飲料給孫子“補”。零食、小吃、蛋糕都吃飽了,一會又到全家晚餐時間。長此以往,童童日漸“發福”。
新華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營養臨床中心主任湯慶婭教授分析,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吃零食的時間切不可與三餐時間過于接近。零食應該作為正餐間的營養補充。孩子吃零食不要距離正餐太近,中間至少相隔1.5至2小時。臨睡前更不應吃零食,否則因為無法及時消化(消化食品)吸收,影響睡眠(睡眠食品)質量,還增加患齲齒的危險。
湯慶婭教授提醒,兒童青少年可根據運動(運動食品)量適當補充一些零食,但每天食用零食的次數應控制在3次,且量不宜過多,不影響正餐食欲和食量。
習慣二:邊看電視上網邊吃零食
剛開學,每位見到珍珍的同學都反應,兩個月不見,她長胖了不少。為此,16歲的珍珍相當苦惱,計劃瘦身。學校體育老師反映:“每次假期歸來,不少孩子都會胖一圈,體能也下降。”
“一到假期,兒童青少年發胖現象很普遍。一方面,與學習壓力(壓力食品)減輕有關;另一方面,與假期作息生活也有關。”比如很多孩子邊吃零食邊看電視、上網,注意力完全被電腦、電視所吸引,“吃零食”就成為一項無意識的動作,在無意中吃多了。再加上久坐少動,想不胖都難!此外日夜顛倒的作息,過多、頻繁的休閑聚會等都會增加發胖的機會。湯慶婭教授還特別強調,尤其是休閑(休閑食品)聚會上,攀談過歡,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吃下過量的食物,而假日又多缺乏運動,體內過多的能量(能量食品)很容易轉化為脂肪存儲在身上。
習慣三:為瘦身只吃零食不吃主食
小云因為長期頭暈來院就診,檢查發現,她的血紅蛋白含量偏低,屬于貧血引發的頭暈。小云告訴醫生,為了保持窈窕的體形,已經整整三個月不吃“主食”,感到饑餓時就用零食來“充饑”。
“不吃主食,會導致人體缺少碳水化合物和人體必須的一些B族維生素(維生素食品),而零食盡管大多也是以谷物為主料,但為了增加口味,往往添加了很濃的調料和經過各種特殊加工過程,通常也破壞了大量維生素,還缺少優質蛋白,因此長期不吃主食以零食果腹,會造成營養不良、貧血等。把零食當作正餐來減肥(減肥食品),并不科學,建議女生不要盲目采用。”
“大多數口味好的和香濃的零食屬于高熱量、高糖分、高脂肪食物,絕對是減肥大敵。”可以算這樣一筆帳:1小包(30克)牛奶巧克力,可提供約160卡路里,等于兩包麥片所提供的熱量;每天多吃一小包牛奶朱古力,一周后就會多攝取1120卡路里,一月后就會額外多攝取4480卡路里,一年則會增加吸收53760卡路里,這等于多增加5.973公斤的脂肪。非但不能減肥,反而還會導致肥胖。
習慣四:輕信廣告盲目跟風挑零食
黃小姐最近很心煩。她6歲的兒子只喜歡吃薯片,結果常因吃得太多,吃不下晚飯。此外,他只喝可樂,從不喝白開水。幾經催促,才勉為其難喝上一小口白開水。“薯片是油炸食品,可樂又含糖分。長期如此,不益健康。”黃小姐甚是擔心。可癡迷周杰倫的兒子卻絲毫不理解媽媽的苦心:“周杰倫吃那么多薯片,不也很健康嗎?”
還有不少孩子青睞顏色鮮艷、口感新奇的零食。“女兒一有空,就喜歡吃跳跳糖,吃在口里還有彈跳的動感,很新奇、興奮。結果,她對飯菜沒有絲毫興趣,還滿口蛀牙。”無論父母如何苦口婆心歸勸,女兒就是無法放棄吃跳跳糖。
由于孩子年齡偏小,尚不具備自我識別、自主選擇的能力,容易輕信廣告,并被部分零食特殊的口感和斑斕的色彩所吸引。一旦孩子看到自己的“偶像”出現在廣告里,對他們所“推薦”的產品往往不加思考。至于像跳跳糖之類的新奇食物,則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心理。建議在挑選零食時,家長應多指導孩子學會判斷,多為他們選擇一些新鮮的、天然的、易消化的零食,比如可多選富含營養的奶類、果蔬類、堅果類食物,少吃油炸、過甜、過咸的零食。
習慣五:玩耍時給孩子吃零食
以往,果凍嗆到小嬰兒發生窒息的險情時而可見。在兒童青少年玩耍時,吃零食也可能發生危險和意外。據外地報道,一位同學放學后,明明收拾好書包準備回家。臨近校門時,他習慣性地掏出一枚果凍。果凍才放進嘴里,久伏門后的小伙伴突然竄出,想要給他一個驚喜:出于意外的驚嚇,那枚剛剛放入口中的果凍硬生生地噎在喉嚨里,頓時呼吸不暢。幸好及時發現,搶救及時,才避免了悲劇發生。
“玩耍時應盡量避免給孩子吃零食,家長和同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果凍、冷飲棒、棒頭糖等,都可能成為游戲時的"殺手",傷及自己孩子,也可能傷害其他孩子。”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