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心理也有階段性
2024-10-14 14:14:14網絡整理
在高三學生的復習備考中,壓力大的呼聲不絕于耳,再加上家長對子女的過高期望和社會的多元化價值取向,使得高三學生經常體驗到更為強烈的內心沖突和精神壓力。
家長在面對自己處在“特殊時期”的孩子時也往往會感到他們情緒陰晴不定、容易暴躁,不知道他們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感到無法應對。但是,高三生的心理其實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的,找準自己的孩子處在那個階段,更有利于家長“對癥下藥”,明白孩子想要什么。
在零點高三看來,高三學生的心理發展可分為5個階段,具體為:
第一階段是剛剛步入高三,這時學生還處于激情期,時間大概維持在8-11月。這個階段學生表現為積極、勤奮,努力,投入,充滿信心。
12月至次年1月為第二階段,高三學生大多結束了新課學習,開始進入無限循環的復習、考試、評講,復習、考試、評講階段,學生更多會表現出身心疲憊,情緒低落,心情煩躁,我們將其歸納為疲勞煩躁期。
第三階段,也是最艱難的一個階段,隨著3月份二輪復習的全面展開,一些學生的成績會出現明顯的提升,大大增強了學生自信心,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復習中。
也有學生經過自身的努力,成績基本沒有起色,這時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懷疑自己究竟能不能考上大學,懷疑自己成績還能不能提高,懷疑自己還有沒有美好的未來……甚至還有極少數學生就放棄了。
我們將這個階段歸納為:否定懷疑期。這個時段,家長需要多關注孩子的狀態,一旦發現孩子開始否定懷疑自己,就要適時的給予最大的鼓勵。
第四階段,不自信放棄期。每年的4月份隨著三輪復習的開始,一部分孩子因為對自己自信不足,產生了放棄的想法。這些孩子之所以產生放棄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只跟自己周圍的同學比,只跟同年級的同學比,其實他們忘了他們應該比的是全省的學生,跟他們比自己還是很有優勢的。
隨著高考(精品課)的臨近,所有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尤其是到了高考前1個月,許多學生都會緊張、焦慮的難以入眠,很多學生由于失眠,導致精神極差,復習效果甚微。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恐懼焦慮期”。
作為家長,看到孩子處于這一個狀況,一定很緊張,但盡量不要表現在孩子面前,更不要用什么“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這樣會無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要是實在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況,可以通過一些專業老師給予孩子一定的心理輔導,相信會利于孩子最后1個月的復習。
高考雖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強大的內心是抵擋一切苦難的根本保障,找準自己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與困難,為孩子的高考上一道最根本的“保險”。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