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歸去來兮辭》 1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09 11:47:1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辭的基本知識、誦讀要點;學習和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
2、根據辭的節拍特點,找出韻腳,理清層次,概括內容;
3、、領會詩人反對獨裁統治,維護自身尊嚴,進行獨立思考,保持獨立人格的人生追求與人生境界。
4、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培養學生保持獨立人格的品質;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
加強朗誦,教師點撥,理解文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教師示范朗誦,點撥朗誦方法,學生練習朗誦,在朗誦中根據辭的節拍特點,找出韻腳,理清層次,概括內容。
2、難點:
通過深入的討論,領會詩人的.追求、志向和人生境界。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加強朗誦,教師點撥,理解文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教師示范朗誦,點撥朗誦方法,學生練習朗誦,在朗誦中提出問題、互動解決;
2、自讀法。根據辭的節拍特點,找出韻腳,理清層次,概括內容;
3、討論法。結合淘淵明其人其文,引導學生討論辭官歸隱的價值意義。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4分鐘)
學生集體背誦《飲酒·結廬在人境》,導入新課。
飲酒·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問:這首詩表達了淘淵明怎樣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
講授:結廬在人鏡又怎么會無車馬之喧鬧呢?“心遠地自偏”,心遠離塵囂、淡薄名利,即使是喧鬧的人鏡,這地方也就是“偏遠”的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副什么樣的生活圖景?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歸隱生活的圖景。“悠然”二字寫出了淘淵明對歸隱生活的喜愛、自得、自足、自滿之情。“此中有真意”,“此中”就什么而言?“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有什么真意?山間夕陽西下,景色更“佳”,飛鳥結伴還家,隱居之所如此寧靜詩人心境如此自得,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自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