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鴻門宴》 11(2)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09 11:45:51
這首楚刺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認眼前的現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鍵是在歷次戰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競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后,他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投影(二)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這首歌是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后在平定鯨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道故鄉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后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
同為交戰雙方,為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回憶初中所學《史記》中的篇目,簡介司馬遷及《史記》,突出有關常識。
可參考課后知識卡片“司馬遷與《史記》”。
三、背景簡介
投影(三)
一幅“陳涉起義”的教學圖片
一幅“楚漢相爭”的教學圖片
教師講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四、放錄音,使學生準確認讀。
學生聽錄音一遍。
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