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9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09 10:53:30
[意圖切入]
一、將文本的學習物化為科學有效的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文本,在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進而在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避免文本學習的虛浮化和隨意性。
二、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并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習活動搞好“立體讀寫”訓練,將體驗落到實處。
三、要冷靜對待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以經營的意識運作好課堂,宏觀調控與微觀指導相結合,個別展示與共同提高相結合,表揚激勵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活動設計]
環節一
擬題
通過為文本擬定正標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基調。(交流標題《天亮了,啟明星卻落了》《上帝的錯誤》《追憶偉人的一生》《光榮的荊棘路》
《永久的空白》《足跡》《巨星之隕》《人走了,雪在飄》)
環節二
理清脈絡
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思路:描述逝世、評價功績、論述影響。
環節三
體味語言
主要以第一段為例,引導學生品味“平實背后的魅力”。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
環節四
揣摩詞句
通過展示不同譯本的差別,引導學生揣摩詞句表達的分寸和技巧。
新教材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收錄該文(以下簡稱譯文(2))時,較原選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的課文(以下簡稱譯文(1)),作了多處改動,下面舉幾例試作比較揣摩。
一譯文(1):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譯文(2):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譯文(1):而他進行斗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見的。
譯文(2):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
三譯文(1):任何一個理論科學中的新發現……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
譯文(2):任何一個理論科學中的新發現……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
環節五
自主研讀
把文章最后兩段“放”給學生自主研讀,自主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也可留在課下進行。
環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