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近代史中常考的重要戰役和會議
2024-09-27 11:06:28網絡整理
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戰役
、艃纱硒f片戰爭(1840─1860):
①1857年英法聯軍在廣州燒光搶光,無惡不作,還在廣州成立了聯軍委員會,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
②1860年英法洗劫并焚毀了圓明園
、萍孜鐟馉帲1894─1895):
①平壤戰役:涌現了英雄人物左寶貴
②黃海戰役:涌現了英雄人物鄧世昌
、圻|東戰役: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
、芡鹨郏河捎诶铠櫿聦嵭斜軕鸨4,北洋海軍全軍覆滅,涌現了英雄人物丁汝昌
3)北伐戰爭(1926─1927年):
①目的:為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統一中國
②對象:吳佩孚 孫傳芳 張作霖 三大軍閥
③經過:湖南,湖北為主要的戰場,1927年北伐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國民政府的首都從廣州遷到武漢。
④結果:1926年蔣介石發動“中山航事件“與”整理黨務案”,奪取國民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權,1927年蔣發動在上海的“四一二”政變。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二“政變,標志著大革命的失敗。
4)中國抗日戰爭(1931─1945)
、俜烙A段的會戰:(國民政府的作戰方針是片面抗戰)
三大會戰: A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想速決的方針)
B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是首次大捷)
C徐州會戰(勝;臺兒莊大捷,是最大的勝利)
、谙喑蛛A段會戰:(武漢會戰標志著進入相持階段,但此時正面戰場開始惡化)
A 1940年棗宜會戰:張自忠率軍與敵奮戰并壯烈犧牲,日軍占領宜昌
B 1944年豫汀桂戰役:這是對方正面發動的最大的戰役
C百團大戰:是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主動發動的一次大規模對日的作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大大提高了共產黨的八路軍的威望。
注:①日軍在二戰中最后戰敗的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的反法西斯的力量的壯大。
、谥袊嗣袢〉每谷諔馉幍膭倮母鞣N原因國,最主要是國共合作和全民族的團結作戰。
、劭谷諔馉帟r期,中共處理國共的關系基本出發點是爭取民族的最后勝利而不是鞏固抗日一線。
④抗日勝利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是增強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解放戰爭(1946年,國民黨進攻中原的解放區,標志著內戰的爆發)
、龠|沈戰役:1948年9月至11月,東北解放軍殲敵47萬,東北全境解放
、诨春鹨郏1948年11月至1949年的1月中原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殲敵55萬,解放長江中下游
、燮浇驊鹨郏1948年11月一地1949年1月東北解放軍同華北解放軍解放了華北全境
注:淮海戰役與平津戰役是同時進行的
6)長征:1936年10月完成
、僭颍旱谖宕畏“圍剿”的失敗
、诮涍^:四渡赤水(打亂追捕)à巧渡金沙江(逃出了追捕)à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由被動轉為主動)à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會寧
、劢Y果: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同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這也就宣告紅軍的長征的勝利。
④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想扼殺中國革命勢力的企圖;也使革命團隊保留了革命骨干,并傳播了革命。
注: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鞏固,意義在于標志土地革命時期的開始
②長征是一次偉大的征程,也是中共鍛煉成長重要歷程,其主要的依據是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會議總結
、胖泄惨淮螅1921年7月23日):
、僖幎它h的任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差別,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谛媪酥袊伯a黨正式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浦泄捕螅1922年初):
、僦贫h的最高綱領:實現共產主義;最低/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共和國。
、谠u價: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注:A: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并沒有提出反對資產階級,只是提出了反帝反封。
B:確定黨的革命綱領中初步解決了革命兩步走的問題標志著中共初步認識了國情,開始探索中國革命方向的。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確立了與國民黨合作方針。
②致命的缺點是沒有提出黨對民主革命勝利后的領導權問題。
4)國民一大(1924年):
發表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宣言》。提出了新三民主主義,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5)八七會議(1927年8月,漢口)
①總結了大革命的教訓,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
、诖_立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
③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上取得的”思想,為中國指明了新的出路。
6)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結束了王明,博古的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诖_立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鄣谝淮为毩⒆灾鬟\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7)瓦窯堡會議(1935年1月):
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奠定了抗日民族戰線的理論基礎。
注:在1937年,國民黨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才正式標志著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8)洛川會議(1937年):
制定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日勝利的人民戰爭路線,也即是全面抗戰路線。
注:全面抗戰路線的作用是動員全民族一切的力量去抗戰。
9)中共七大(1945年):
①提出了黨的任務: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了打敗日軍,解放全國人民,建立統一的國家。
、诖_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燮叽蟮囊饬x在于為抗日戰爭勝利和民主主義勝利作了重要的準備,為中國人民指明光明的前途。
10)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
、侔压ぷ髦匦耐舌l村轉向城市,以恢復的發展生產為一切中心。
②總任務:由農業國轉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
、鄹嬲]共產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的襲擊,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作用。
④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提出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注:中國共產首次明確提出黨風建設問題的會議是七屆二中全會。
11)中共八大(1956年):
、僭谌蟾脑焱瓿桑鐣髁x制度建立后分折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社會制度與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诖_立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任務:以經濟為中心,變農業國為工業國。
、鄞_立了經濟建設方針政策:即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建設方針。
注: A: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中共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B:1957年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11)七千人會議(1960年):
①制定了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跁h的實質:糾正農村工作的“左傾”錯誤,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
、壑饕康模杭m正“大躍進”的“人民公社”的錯誤。
12)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俅_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诎腰h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凼粚萌腥珪Y束了我國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的束縛。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建設方針也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注:A 開放的目的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
B屆三中全會把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C c80s中期,農村經濟改革的突出成就是鄉鎮企業興起。
13)十三大(1987年):
、僦贫松鐣髁x初級段黨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谔岢隽松鐣跫夒A段的理論
③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
14)十四大(1992年):
、偬岢隽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步伐。
、诮洕w制改革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5)十五大(1997年):
①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②對社會主義市場更進一步創新,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郯“依法治國”確立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是中國法律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注:“依法治國”寫入憲法的會議是九二次全國大會。
16)十六大(2002年):
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①三個代表進一步回答了怎么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建設怎么樣的黨。
、诋斍拔尹h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個代表”
17)日內瓦會議(1954年):
、儆懻摵推浇夥懦r問題,討論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
②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并在會議中起了積極的作用
18)亞非萬隆會議(1955年):
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我國同非洲各國的聯系。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