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準確的生物學語言在高考復習中的關鍵點
2024-09-25 11:36:44網絡整理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學科在高考中重點考查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檢測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我認為生物學科的高考復習應堅持以《考試說明》的要求為出發點,強調基礎知識的內在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下面就生物學高考復習談談我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注重生物學表達能力
生物學表達能力就是指能用簡明準確的生物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像語言、表格語言)來表達有關生物學的概念、原理、生命現象及生命活動規律等一系列生物學問題的能力。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等知識僅做到能“意會”,不能“言傳”是不夠的,如把“生長激素”寫成“生長素”等,必然會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另外近幾年的部分高考試題問題較新穎,答案相對開放,但學生不注意表達的準確性,答案往往并不理想,甚至出現截然相反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生物學術語表達的訓練,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復述某些概念,能正確理解相關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真正弄清概念的含義。
注重思維遷移能力
在復習時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進行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圖解等。以下以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為例說明(圖解見課本),復習時引導學生分析圖解:(1)生態系統和無機環境中的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循環,(2)無機環境中碳元素如何進入生態系統,(3)生態系統內的碳如何回到無機環境,(4)依據圖解寫出本題的合理的食物鏈。
培養良好的思維方法
選擇運用比較法,把課本中教材前后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系統化,并形成知識網絡,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例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植物組織培養和動物細胞培養、育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的比較等,這樣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給材料題的復習,加強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始終要求學生必須細心閱讀給出的材料,圍繞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這種復習充分體現了認知規律,利于學生積極思維。
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復習教學中不斷總結近幾年高考的實驗設計題,加強了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要求的專題研究,要求學生學會根據已知條件,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如,給一些必要的材料器具,請設計一個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的實驗。這樣的專題復習,更具有開放性,讓學生順著題意發揮思維想象,進而得出相應的答案,符合創新思維的要求和學生思維活動、認知水平,更有利學生個性的發展。
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生物學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是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的一門科學。近年的高考中經常出現關于關注熱點的試題,這類題型重在考查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三者關系理解方面的內容,同時更是考查學生如何綜合運用生物學的原理、概念和規律來解釋、解決現實生活以及生產實踐中遇到的有關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平時的復習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兩點:(1)從各種媒體中獲取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如人體健康與疾病防治、干細胞技術、生物工程等,將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融入生物復習教學中,以增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2)引導學生發現生命現象、生命規律,并用生物學知識來解釋,例如生長素可以作為除草劑的原理剖析、無子果實形成的分析等。
總之,高考復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問題很多,復習也從無定法,不可能依據一個模式。教師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把握高考考核要求的基礎上,做到“抓本質,正確理解理論;善提煉,理論聯系實際;找規律,活化深化理論;借實驗,探索驗證理論;聯實際,靈活運用理論”,扎扎實實地搞好復習工作,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成功。
相關推薦:
高考生物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