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2024-09-20 18:27:30網絡整理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①專制主義:指中央決策方式,最高決策權集于君主一人之手,獨裁,專斷。
②中央集權: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地方沒有獨立性,地方絕對服從中央。
③形成原因:經濟上,為了維護封建經濟基礎;政治上,為了鞏固國家統一。
④變化:戰國奠基 → 秦朝建立 → 漢朝鞏固 → 隋唐完善 → 北宋加強→元朝發展 →明清強化
戰國奠基:
理論基礎:韓非子關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理論
實踐基礎:商鞅變法,廢分封,行縣制。
2、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①構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
②皇帝制的特點: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③三公及其職責:
丞相:百官之首,下轄九卿,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負責監察百官;
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事
④郡縣制與分封制最大的不同:
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實現了中央集權,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
高二歷史知識點講解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