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如何輕松學習高中地理
2024-09-07 22:53:12網絡整理
想要學好地理,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地理是高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的學習任務一定要重視。而初中地理作為非考試科目,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僅作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出現。同學們也因它是"副科"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所以初中畢業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學習嚴重脫節。但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較密切,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難度上的跨度大,同學們初中地理知識缺乏,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學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與融合非常重要。
一、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高中是同學們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這兩個階段跨度比較大。升入高中的學生在思維方式、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要有一個質的飛躍,才能適應高中學習要求。
(1)學習態度與方法的轉變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學情況不一,但同學們要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不同要求與不同學習方法。如氣候知識,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氣候的主要的分布區域,而高中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圖表等相關資料,分析、判斷和推理氣候類型、形成原因、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所以要學習新的思想和學習方法,否則同學們會漸漸感覺學習吃力。
(2)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地理知識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聯系交融,在學習和聽課時要充分利用課本圖表、地圖冊等,還要注意地理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如在學習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正午太陽高度角測量",要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大氣熱力環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這些都讓同學們發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比起其他學科,地理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許多地理現象與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經常是地理試題的切入點,而熱點、焦點問題最終落腳點還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時的地理課學習中,要關注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并切實將熱點、焦點問題與所學地理教材相結合,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學習內容的銜接
教學內容的銜接不是初、高中知識簡單的羅列與堆砌,而是把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與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選修必修教材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地理事實的空間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和結構變化,地理現象的產生、發展、變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來呈現。初中所涉及的區域地理是高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出發點和歸宿,許多原理內容的引入都要通過區域地理的具體案例來闡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過區域地理的事實來印證,所以在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地理事實。因此在學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
在高中地理學習之初,不一定非要先將初中知識重新蜻蜓點水般的重新再看一遍,因為初高中對地理教學要求有一定差距,簡單的重復,往往突出不了學科重點,體現不出再學的必要性。
高中學習區域地理,著重地理事實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緊密聯系,和初中學習有很大區別,不是初中知識的機械重復。區域地理的多重應用與考查,是高中地理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同學們較難掌握,初中死記硬背的地理表象沒能在頭腦中形成空間概念,涉及到某個具體地方,學生往往在頭腦中沒有印象,更不能靈活的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因此,同學們在學習時一定要從區域空間分布的角度多參看地圖,了解各地形區所在的經緯線、指出所學過的地形區名稱、典型農作物、地質構造與生態問題等。這樣就能幫助同學們形成地理空間概念,引導學生學會知識間的橫、縱向聯系,實現初高中知識的有效聯系。
三、高中地理學科學習方法簡介
進入高一以后, 地理便成為一門重要基礎課程, 由于它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雙重性質, 所以其學習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課程, 又與政史等文科課程有很大的區別。
一、培養興趣, 快樂學習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沒有興趣, 學習就會從" 享受"變作" 忍受",成為負擔。要讓學習地理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 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因此, 學習地理, 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
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 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生活離不開地理; 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為了培養興趣, 建議大家把世界地圖與中國地圖掛在自己經常看到的地方, 這樣隨著時間推移, 地圖的每一個細節都會潛移默化刻入我們腦中。
二、文理交融, 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 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區時計算、太陽高度角、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 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 算得上文科中的物理, 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 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 強調理解重于記憶, 以應用為目的, 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 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多思索, 多比較, 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 主要屬于文科內容, 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 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學習時要以書為主, 重視教材。多看書, 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 會看書, 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 還要多思多想, 善于總結, 形成自己的看法, 學會答題思路與答題邏輯。學習人文地理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 評價優劣利弊, 找到相應對策辦法。
三、圖文結合,"人在圖在"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 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 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 熟記; 平時多看地圖, " 圖不離手"、" 人在圖在"( 每次看幾分鐘也行) , 把地圖印在腦子里, 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 當解答地理問題時, 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 并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 看圖太費時間, 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 經久難忘, 便于運用, 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 枯燥無味, 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 圖文結合實際耗時并不多, 效果卻很明顯。只要胸有成" 圖", 定能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在培養自己的地圖技能時我首先注意的是圖與圖之間的轉換: 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局部圖轉換成整體圖。其次是圖與文之間的轉換: 盡可能將地理課本中所有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上去理解與掌握, 不要憑空去記、去背, 學會圖文轉換, 學會圖形與知識點搭橋。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線圖, 能從圖上等高線的遞變規律中讀出地形, 坡度, 進而了解該地發展農業的方向。另外培養地圖技能還要注意經緯網定位, 在訓練中要求自己能準確找出主要經緯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學會在地圖上分析氣候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 進而了解農業生產與交通區位。經過這樣的訓練, 將地圖埋于心中, 在地圖上應對知識點, 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而成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地圖, 腦中的知識就可以在地圖上隨意地舞蹈。
四、知識聯系, 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礎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礎。因此, 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 由于種種原因, 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 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 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不忽視初中地理的知識的學習。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 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 才能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同時, 要想學習好這一學科, 建議同學們多接觸一些課外知識, 以拓展自己的視野與思路, 達到高屋建瓴,居高臨下的境界, 獲得天馬行空, 汪洋恣肆的效果。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