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備考需要的技巧有哪些
2024-09-07 21:55:35網絡整理
1、人文地理側重于學生的識記,尤其是基礎知識和答題模板的總結,必修三的復習應該淡化教材,重視案例研究的思路。必修三的三個核心點:區域可持續發展思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區域評價的一般方法;重視整體性思維的培養。
2、在作答說明、簡述、分析類習題時往往需要前推一步。例如,在簡述某地水能資源豐富,回答降水量大、干支流匯水面積大,徑流量大;地勢二、三級階梯交界處,落差大;即結論前推一步保證答案的完整性。
3、回答描述事物分布問題時,要分析出被描述事物和圖示那些事物有聯系,把對應的事物狀況描述清晰即可。
例如,描述塔里木盆地城市分布特點,結合所給的塔里木盆地區域圖進行分析,發現城市分布與地形、河流、交通有聯系,從上述點進行整理答案:城市分布于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沖積扇);沿交通線分布。
4、針對區域類試題,在回答區域問題、對其意義等此類問題時,把握先談本地問題、本地狀況,再談系統內的問題,即對整體性影響進行描述。例如,說出甲區域過度發展棉花生產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整理答案:(本地問題)造成水資源短缺;(對系統整體性影響)荒漠化、土壤鹽堿化。
5、重視對題干中信息的提取與理解,需要的可以在試卷上畫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例如,資料:2009年11月26日,廣東商企投資環北京園區招商推介會在廣州舉行,共話“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道路,共謀“環渤海”產業承接的方向。由于工資、地價、燃料和電力等費用的不斷上漲,廣東省原有產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被譽為“京津冀新星”的固安工業園區位于天安門正南五十公里,恰好位于中國的“咽喉地帶”,可輻射中國北方5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勞動力價格和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給相對飽和的廣東經濟圈帶來更為寬廣的發展平臺。
(1)分析“珠三角”企業外遷的主要原因。答案整理:勞動力成本較高;工業用地緊張(低價高);市場變化;資源(能源)短缺。
(2)隨著“珠三角”產業結構升級,可以向“環渤海”地區轉移的工業類型有 勞動力指向性,市場指向性 等。
6、用十字分割法描述區域總體分布,例如描述事物的空間分布。例如我國水資源分布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7、可持續發展把握三個內涵作為思維模板即經濟的、社會的、生態的三個入手點。例如:請結合M地(南方低山丘陵)自然環境特征,提出該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答案整理:(經濟上)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開展多種經營,;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社會上)增加就業,提高農民收入。(生態上)退耕還林還草;走立體農業道路(溝谷低洼地區發展養漁業;緩坡土層較厚,發展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花卉、果園等);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最終形成發散性思維,學會回答開放性試題。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