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物理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2024-09-06 10:03:30網絡整理
高一物理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文章的開始,小編想對高一的所有家長們說兩句話:
(1)高中三年班里學生們的成績排名變化很大,孩子們成績跌宕起伏,分數被逐漸拉大,對有準備的人而已,這正是超車的好時機。
(2)不要忽視自己孩子的潛力,同樣也不要高估自己孩子的自制力。
初中物理概念相對簡單,命題并不綜合,而高中物理的概念就復雜多了,命題也綜合,知識點的應用也更加靈活。想把知識點徹底吸收,并在考場上靈活應用起來,需要同學們在課堂上緊跟老師思路,在課后及時復習、強化。
學習方法上,高中生不能沿襲初中的那一套。初中物理試題簡單,題型和考法固定,對思維能力的考察非常單調。
很多學生初中物理學得很好,中考物理分值非常高,可是到了高中成績就很一般了。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習方法沒有調整過來。
其實,同樣的問題,從小學到初中的過度,大家也都經歷過。回憶一下,小學班里的第一名是不是還是現在的第一名?
只有很少數的學生,在小學是班里第一,到了初三還是班里第一的。因此,學習方法也需要不斷的改革,與時俱進,隨著教學內容與考試要求而改變、升級。
近期,很多家長們向珍哥咨詢高一學習問題,小編在這里簡要做個分析:
(1)課后及時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
有很多高中生都有類似的心得,作為家長您也可以與您孩子交流,問問他是否有類似的問題:覺得自己平時學的不錯,可是到了考場上,總是發揮不出來,考不好。
物理知識非常難理解嗎?是不是學校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聽不明白嗎?
其實,并未如此。大部分的中學生也都不認為老師講解的題有多難,知識有多么難聽懂。從物理命題來看,難題都有個共性,就是綜合。隨意翻看幾套歷年高考物理卷子,你也會發現這樣的規律:一道計算題題往往要要用到七八個方程求解。
有很多物理內容抽象,理解和記憶都要下功夫,學校教學進度太快,容易忘。很多高中生總是習慣高估了自己的記憶力,總認為自己課堂上聽懂了,就記住了,可到了考場上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想不起來了,根本就沒有吃透。
期中期末考試范圍寬,命題綜合,知識點掌握的不牢,當然不容易考出好成績了。高中物理學習,最怕的就是有內容沒搞懂,卻不重視,不去及時消滅掉,不斷地積累問題。
這樣,模糊之處就越來越多,課堂上也難以跟上,考試前哪里都懂,哪里都模糊,到了考場心里虛的很。
(2)理清考點差異與聯系。
我們在考試中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不知道用機械能守恒還是動量守恒定律來求解;當然,也會遇到電磁感應與電路分析相結合的綜合題。想能解決掉這些問題,就是在課下多分析,細化考點,將物理知識點間聯系與區別搞清楚。
不能把這些問題留到考場上,考場上是不會給你這些時間的。通過理清考點差異與聯系,有利于同學們找出命題的規律,抓住知識點的本質,提煉出一類相似問題的解題思路。
做完題后同學們還應在反思上下功夫,具體包括:對題意的反思;對解題思維過程的反思;對解法多樣性的反思(舉一反三);對題目本身及解法本身所存在的規律性的反思;對題目的變化與不同解題過程進行反思。
(3)課下做作業要約束時間,提高解題速度。
做題和與跑步類似,平時多練習,跑的多了,跑的快了,到了賽場上才可能跑出好成績。有不少學生物理考試卷子做不完,就是因為平時做題速度太慢了。
就像平時不跑步的人突然跑千米一樣,怎么可能跑出好的成績呢?課下作業,當成考試對待,考試放松,當成平時作業對待!
(4)合理安排時間,重視零碎時間的有效利用。
合理的安排時間,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
如何分配時間?珍哥認為沒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展開。高中生們都有這個能力,數學作業用多少時間能夠完成只要簡單看一看就能估計個差不多。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同學不去認真對待這件事,不舍得花上五分鐘去分析、去分配。反觀班里的那些學霸們,哪怕時間安排不是落實到一張紙上,在心里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表;這一點我在教學中也是感觸頗深的。
剛回到家,開始寫作業前,學霸們的腦海中是這樣的:8點半前把數學題做完,9點前做化學作業并看一遍物理筆記,10點半前做完語文閱讀的作業,11點后背一遍這周學過的單詞。零星時間看似很少,利用價值很小,可是聚沙成塔,將零星時間最大化起來,導致學習時間出現巨大的差異。
對學霸們而言,這是一種習慣,很自然的。試想一下,學霸們每天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都利用起來,每天比你多學習半個小時,一個學期下來,是多少的時間呢?
日常的學習習慣、方法很重要,考試成績其實都是平時學習的表現。作為老師,我總是能在考前預測出班里哪個學生會在考試中發揮出色?此坪苡行䴔C,不過從一個執教多年物理老師的角度來看,就是因為平時他比周圍的同學更努力,方法更科學。的確,僅此而已。
文章的最后,小編還向家長們強調這兩句話:
(1)高中三年,班里學生們的成績排名變化很大,孩子們成績跌宕起伏,分數被逐漸拉大,對有準備的人而已,超車的好時機太多;對無準備的學生而言,處處可能被超車。
(2)不要忽視自己孩子的潛力,同樣也不要高估自己孩子的毅力。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