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 | 特點類材料題解題技巧
2024-04-27 16:17:58網絡轉載
特點就是指某一個歷史事物的特殊之處,既反映了歷史事物的具體性,又顯現了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其設問一般含有以下詞語:主要特點、新特點、時代特點、基本特點、共同特點、不同特點(各自特點)等。此類型試題主要通過對個別或群體的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化分析,歸納其個性形態,或找出它們在本質上互相區別之處。特點、特征型設問的角度較多,有針對某一歷史現象的設問,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設問,還有對歷史知識進行比較的設問。
解題方法
1.從歷史事件的構成要素角度分析:
(1)背景:某事件發生前是否產生了新的經濟因素、階級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準備,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響,等。比如,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與以往儒家思想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相比,其特點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2)時間:從發生時間的早晚、經歷時間的長短等方面概括。常見語有“歷史悠久”(題干中出現很早的時間或者朝代)、“分階段”“逐步”(題干中出現多個階段性時間)、“具有持續性”“持續時間長”(題干中出現持續性時間)等。另外,如果題干中出現了多個時間段且每個時間段所描述的史實或事件不具有共性,則可以按階段概括時間特征。
(3)目的:為某個階級或某部分人服務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國運動同屬舊民主主義革命,但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點:從經濟上說,是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從政治上說,是要建立資產階級統治,挽救民族危亡。
(4)過程:注意歷史事件的新發展和新變化。如果題干中多次出現政府或者國家某些鼓勵性措施,可以概括為“政府/國家推動……”,如果題干中有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措施的內容,可以概括為“根據……調整”“服務于現實需要”“……與時俱進”等。
(5)內容(措施):常見的答案關鍵信息有“措施全面”“措施具體”“以……措施為主”“內容廣泛”“注重……”“以……為核心/中心/重心/重點”“向……傾斜”“特別重視……”“服務于……”等。另外,如果題干內容出現了法律或者法規,關鍵信息應該有“通過立法……”,若出現具體機構,則關鍵信息應該有“通過設立機構……”,若出現了外國或者西方相關內容,關鍵信息應該有“學習西方……”“引進國外……”等。
(6)程度:完成或實現的情況是不是徹底、有無局限性等。常見的答案關鍵信息有“……不徹底”“一定程度上……”等。
(7)范圍:包括地域、領域等。一般句式為“從……到……”“涉及領域廣”“影響范圍大”等。
(8)本質:“對事物本質屬性進行分析,是把握事物特點的基本方法。”例如,德國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是實,民主立憲是虛,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相比,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和軍事性的特點。
(9)影響:影響的廣度、深度,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等。常見的關鍵信息有“……有一定局限性”“……影響深遠”等。
2.多角度分析:
(1)政治文明:內部的可以從政治制度、政策、政權更迭、君臣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歸納;外部的可以從對外政策、外交關系、國際格局等方面分析。
(2)經濟文明:可以從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經濟政策、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系的狀況、經濟繁榮(或蕭條)狀況、交通設施、城鄉的發展情況、人民生活水平等角度分析。
(3)思想文化文明:可以從當時社會的思想內涵、進步性、歷史地位(作用)以及對人們思想的變化所起到的推動或者阻礙作用等角度分析。
典型例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察舉是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制度,也叫“選舉”。漢代察舉制度,嚴格地說是從文帝開始的,他下詔要求各郡國“舉賢良方正”,并且定下了“對策”(考試)和等第。武帝時察舉制達到完備,各種規定相繼推出。其后,各種科目不斷充實,分為常科(歲科)與特科兩大類。歲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祿四行;特科又分為常見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以歲科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最為重要。此外還有了統一的選才標準和考試辦法。考試是漢代察舉制度的重要環節。被舉者經考試后,由政府量才錄用。隨著考試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發展成“科舉制度”。
根據材料,指出漢代“選舉”制度的概況及特點。
答案:
概況:漢文帝時開始形成,漢武帝時完備;分常科和特科兩大類;“孝廉”科最重要,考試是重要環節。
特點:自下而上推舉人才;制度完備、標準統一、注重考試;受儒家思想影響,重考察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