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引用的經典名句,寫進作文很加分
2023-11-09 11:19:49網絡轉載
要想文章寫得好,經典名句少不了。《人民日報》中引用的經典名句
速速收藏、學習,用文字驚艷所有人!
-奮斗拼搏-
拼搏,需要超越自我的淬煉。奮力拼搏方能實現可貴的自我超越。這種超越,是一種不懼挑戰的勇毅,可謂“越是艱險越向前”;是一種戰勝自我的奮起,可謂“不須揚鞭自奮蹄”;是一種不甘平庸的行進,可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對于奮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有“春華”才有“秋實”。讓我們激揚氣吞萬里如虎的雄風,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不負歷史、不負韶華,在新征程上續寫新的璀璨華章。(摘自: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狀態)
大力發揚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時刻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我們就一定能鼓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摘自:發揚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中國夢-
梁啟超曾預測,“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在方志敏筆下,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如今,中華大地山河展新顏,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回首過去,我們有自信告慰歷史;展望未來,我們更有底氣作出宣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摘自:“讓我們一起向未來”)
-開放包容-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新時代中國的文明觀充分體現了中國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而努力的歷史擔當。(摘自:文明交流互鑒夢想同頻共振)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求共贏,攜手世界共享機遇。“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從舉辦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東博會等經貿盛會,到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再到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步伐堅定,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摘自: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
-大國外交-
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變,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歷史使命也沒有變。(摘自:讓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讓進步的力量越聚越強)
-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蘊藏著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蘊藏的愛國情懷,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的奮斗精神,像“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闡明的誠信原則,都可以成為今天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寶貴財富。(摘自:讓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
-人民至上-
“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中國共產黨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無論是干革命、搞建設、促改革,還是救國、興國、強國,都是為了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摘自:遍數風流還看今朝)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各項幫扶政策扎實落地、取得實效,定能助力更多群眾解決現實難題、增添前行動力,邁向更加幸福的生活。(摘自:千方百計幫扶困難群眾)
-憂患意識-
幾千年來,憂患意識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周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朱熹“危懼故得平安,慢易則必傾覆”……這些古代名言警句,無不透出自古以來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氣質,生動詮釋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綿延不絕的生命之魂。(摘自:遍數風流還看今朝)
-理想信念-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我們正在進行的正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廣大黨員、干部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人生的頭等大事、終身課題常修常煉,全黨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一代、無愧新時代的歷史功績。(摘自:終身課題必須常修常煉)
-以史為鑒-
縱覽古今中外,大凡雄才偉略的治國者,往往都十分注重總結歷史經驗,從浩瀚歷史中探尋成功之道。正所謂“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摘自:歷史回響未來啟迪)
-糧食安全-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摘自:端牢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信心、有底氣”)
-家風建設-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建設、注重家風傳承。孔子庭訓“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朱子家訓“恒念物力維艱”……生動的家風箴言,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與傳統美德,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歐陽修的《與十二侄》,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一封封家書流傳至今,成為跨越時空的家訓經典。在中華傳統文化的語境里,良好家風感召人向上向善,始終激揚著正能量。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摘自: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
-志存高遠-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任何偉大的事業都始于夢想、成于實干。(摘自:扎根黃河源頭)
-學習黨史-
黨的百年光輝歷史,就是一部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大無畏氣概,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的不懈奮斗史。(摘自:把握歷史主動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時光輪轉,再回首風雨兼程路,看今朝旖旎風光秀。我們走過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跨越“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向著“乘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摘自:壯美畫卷長留天地)
-美好品格-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回溯黨的奮斗歷程,無數優秀共產黨員憑借人格力量,養天地正氣,令人嘆服不已。(摘自:涵養應有的清澈和純粹)
-反腐倡廉-
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還需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從當官之法“曰清、曰慎、曰勤”,到家風建設“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從防范小事小節的“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到改進作風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總書記多次引用廉政文化典故,用珍惜名節、注重操守、干凈為官的優秀廉政文化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精神滋養。(摘自:構筑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歷史經驗一再表明,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必須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貫徹執行。(摘自:扎緊防治腐敗的制度籠子)
-合作共贏-
積力所舉,則無不勝;眾智所為,則無不成。展望未來,中國將攜手各方,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樂章。(摘自: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樂章)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秉持開放包容的伙伴精神。中國將繼續同各方一道,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快推進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摘自:攜手奮進,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攜起手來,高揚互利共贏之帆、把穩團結合作之舵,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精彩的故事正等待我們去講述。(摘自:“高揚互利共贏之帆、把穩團結合作之舵”)
-奮斗擔當-
奮斗,是一個閃閃發光的詞語。從“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萬里長征,到“可上九天攬月”的探月工程,再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奮斗”二字,成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始終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摘自:奮斗的政黨永遠年輕)
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到“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穿越百年歷史洪流,中國青年始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廣大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書寫大我人生。(摘自:奮勇爭先彰顯青春本色)
“攀山越水尋常事,英雄不識艱難字。”做事總是有風險的,正因為有風險,才需要擔當。小到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大到完成驚天動地的事業,沒有敢闖敢試的那么一股子氣和勁,是不行的。
主動創造條件才能克服困難,積極面對挑戰才能化危為機。“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道理就是這樣。(摘自: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