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學好高中地理?這些學習方法你知道嗎?
2023-05-22 14:07:50網絡資源
其實,地理是一個文理參半的學科,有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只要正確掌握了,學好地理也是一件手到擒來的事情。
1.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氣候、洋流、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
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主要屬于文科內容,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2、吃透教材,搭建脈絡
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于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教材,積極思考。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干,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3、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鐘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于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
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于運用。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4、把握重點,融會貫通
我們要把握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①地理基本概念。即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如,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③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制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制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④地理信息內容的輸入與輸出。即能收集、整理、理解、歸納所接觸到的地理信息,并運用文字加以邏輯化的表達。
⑤掌握“有什么規律”“為什么”“怎么辦”等問題。
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是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學習時應側重于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后推導出對人類生產生活有益的相應對策。
5.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①要有答題思想。
在進行組織答案的過程中,要下意識分析題目考查的是什么知識點,相關拓展延伸的小知識有哪些,這樣就可以盡可能完善答題。
②要有答題套路。
地理綜合題的答案具有格式化、類型化的特點,又往往和課本知識緊密相連,所以在學習中要善于總結每個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形成的區位條件或影響因素,并對照課本找準知識的對應點,以后凡是這類問題,就可運用這種模式“因題制宜”并結合具體的地理背景加以改動,就能獲得較高的分數。
比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組成要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