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學習策略有什么
2023-03-06 16:09:23高考網整理
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著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溫故知新”與“溫新知故”相結合。掌握問答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答,做到理解記憶。
1高考歷史復習的策略
1、歸納與整理是高三學生在復習歷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歸納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專題化、系統化。根據歷史各復習階段,可分別建立章節知識結構體系、單元知識結構體系、單元內專題知識結構體系、模塊式專題知識結構體系、熱點問題知識結構體系等。有了知識間的聯系線索,就會打破教材中的章節界限,使歷史知識的綜合成為可能。
2、全面的掌握基礎知識,不僅要掌握教材中的目錄、正文、小字、注釋、課本插圖、年表、課后習題。還應包括教材涉及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歷史事件及其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等在內。只有準確理解、深刻挖掘其內涵,才能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礎,也只有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才能應對高考命題的不斷發展變化。
2高考歷史怎樣學效果好
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
歷史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
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歷史書時圈點劃批,便于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真正做到“讀史使人明智”。
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歷史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松自如。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